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广宇中可以说是光芒万丈,占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就诗而言: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是世上三大才人;那么在词坛最有影响力的大神之一就是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潇洒曾被多少人所敬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简析:
此词下笔先写风雨天气的同时,也充分明示了不受风雨所干扰的心境,“莫听穿林打叶声”很好地作了诠释;紧接着:何妨吟啸且徐行,随即而承作以补充;后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直抒胸臆,传递出作者不畏风雨,淡看平生的疏放情怀;轻快、洒脱之风尽显。
后阙主要写天转晴,回看走过的路而生发的感想;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可谓是千古佳句,是作者人生观的体现,饱含哲理而成为全词经典之笔。
此词之妙在于紧围风雨而写,一语双关,此风雨不仅指眼前风雨,更代生人路途中所遭“风雨”。有景有情,景也清新,情也旷达,而且又有几分潇洒闲适感,可以说能看到“诗”的影子,十分耐品。
苏轼在诗、词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他将词开豪放一派,且文风清新洒脱敢于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将大自然景色融于词中,拓宽了词的格局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以诗为词”,诗词不分家,把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大气文体。
而这首《定风波》就是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诗词同源、互不分家”之特点,品词如品诗,可谓是韵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