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苏轼的词时,注意到他所写的词前面大部分有个题引,这个题引也可以称为序言。
苏轼把写词的时间、地点或者背景,在这个题引中记下来,后来的读者能够快速的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词中的内容所包含的作者内心世界。
例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首词,在该词的前面,就有一句注解: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又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还有,《浣溪沙:门前流水尚能西》,“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满庭芳:归去来兮》,“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除了上述几例外,还有许多作品,并且有的词作前面注解内容文字很长,足以使人充分知晓创作的环境。
苏轼以词记事,以词抒情,以词记录日常生活,其词中富含哲理,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之趣,既有对自然的思考,也有对过往的回顾,他的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他的生活日记,词里承载着他的日常生活,欢喜悲凉。
也许这也是苏轼独特立行的一种表现方式吧。
苏轼词,常读常新,每读每有收获,读书之乐,就于此中。
读词,就读苏东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