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高中语文定风波教案高正教师

来源:沙湖 时间:2023/2/13

《定风波》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一件小事儿,传达出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奇妙的感觉跃然纸上,洒脱的人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篇优秀的诗词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篇目,高正教师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合作探究,体会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朗读诗词,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读法(指名读、分组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法:以接龙的方式,回顾学过的苏轼诗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诗词,看看这首诗词苏轼又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板书:定风波—苏轼)

(二)初读诗歌,初悟情感

1.教师伴乐范读;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回答初读的感受。

(明确:从诗中能够感受作者的积极与乐观。)

(三)品析语句,深入情感

1.自读小序,提问:从小序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明确:作者遇雨,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和苏轼。

2.教师出示写作背景。

明确:《定风波》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所做。

3.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苏轼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的?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板书:旷达)

明确:

①“沙道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提问:作者和同行人遭遇了怎样的雨呢?

明确:“同行皆狼狈”“穿林打叶声”。能够看出雨非常大。

②“莫听”“何妨”这两个词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乐观,途中遇雨,作者仍安然处之,“我行我素”。(板书:莫听、何妨)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穿着草鞋、杵着拐杖在大雨中行走,仍比骑马觉得轻松。并不是作者身轻,而是心轻,体现了作者超然外物的精神。(板书:轻)

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过天晴,回去吧,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4.看来同学们都已经体会到作者的旷达的人生态度,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同桌交流: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

明确:

“双关”:“风雨”指的是途中所遇到的风雨,也是人生当中遇到的挫折。

“以小见大”:一件小事却传达出独到的人生感悟。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拓展:手绘苏轼遇雨的情景,进行展示,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小结:全班齐读诗词,结束课堂。

作业:背诵诗歌;完成手绘图,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诗词,因而重在朗读。本节课的教学以情感基调为切入点,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抓住词、句体会作者旷达的情感,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手绘图画”的环节,实现各学科的联结,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