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书中觅得两则幽默小故事:
“师傅,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昨天那个女施主。”
“你怎么知道?你也在想?”
“那是大方丈的外甥女,想也白想。”
“师傅,想必我在庙里待不久了,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还想她呢?”
“嗯。”
“那就别控制了,为师传你一套迷魂经。”
“你怎么不用?”
“此经一生一念,一念一缘,我已经断了尘缘了。”
“我X,那我还是等等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吧。”
“X,没用,都会腻的。”
初看到这两则小故事,不觉就乐出了声,以和尚之名写出这样略显荒诞、无厘头的小故事,既有新意,又独特,第一遍读时只是因内容而发笑,但当细品之后,才发现荒诞、无厘头的背后,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字,这个字,就是——“情”!
当我放下书本细品这两则小故事时,脑海里想到了台湾著名已故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逃情》
他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读到了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书中他讲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并不容易达到,因为生命中真是有不可逃不可抛的东西,名利倒还在其次,至少像一壶酒、一份爱、一腔热血都是不易逃的,尤其是爱情。
连冰冷的石头相碰都会撞出火花来,每个石头中事实上都有火种,可见再冰冷的事物也有感性的质地,情何以逃呢?
读完大师的感悟,多多少少也明白了其中之道理,苏轼的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读到的是他本人对这凡尘俗世一种洒脱、豪放、不羁的心态,我们不由得羡慕,是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才能造就东坡大神如此豁达?
“烟雨弥漫,一个竹杖芒鞋的老人面向前路,在江湖道上踽踽独行,一条长路指向远方,只留给我们,一个孤独、洒脱的背影……”
东坡大神真的已经“逃情”了吗?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当我们在生活中安慰那些在感情中受伤的朋友亲人时,“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早已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可知这句词也是出自东坡大神之手呢?当把这句回归全词,再通读一次之后,我们心中,又出现了怎样的一位大文豪呢?
苏轼面对“情”字,也是同样的忧愁,无奈。也曾安慰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但当真的遇到了心中的“佳人”,最终不依然还是“多情总被无情恼”吗?
还是那句话,生而为人,情,又何以逃呢?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才是现实中真实的苏轼,为情所困,因情而恼。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面对爱情,哀怨,困惑的诗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抛却世俗,了却尘缘的江湖名士。
其实,凡尘俗世,作为人,皆有七情六欲,谁又能彻底抛却、避免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过也只是苏轼苏东坡一生的向往,唯有“多情总被无情恼”,才是身处红尘之中,最平凡的自己,最真实的内心。
小和尚与师傅的对话,看似荒唐,其实,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人而言,该去面对的自己的最真实的内心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也正是此意吗?
“情”,无人可逃,但是反过来想,我们又何必要逃呢?为何我们称之为“人”,不也正是因为“人”有情,才有了这个充满喜怒哀乐,绚烂多彩的世界和人生吗?
最后再借用林清玄大师的一句话结尾吧!
情仿佛是一个大盆,再善游的鱼也不能游出盆中,人纵使能相忘于江湖,情却是比江湖更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