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点文史知识的人对苏东坡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在宋代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都无愧为一个天王级巨星,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
苏东坡学际天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莫不精通。于北宋一朝,苏轼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不管他得志还是不得志的时候,在当世人的心目中,他都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他不经意间登临绝顶,一览众山之小。
东坡聚天地之灵气,集万物之精华,他用自己的学识征服了士人无数,他秉手中的一支灵翰之笔,让宋词豁然平添若许风骨,足以同华丽的唐诗相媲美。不仅因为他笔下有写不尽的锦绣文章,还因为他那潇洒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苏轼举家来到贬谪地黄州。黄州生活条件很是艰难,日子过得很是困苦,但是苏轼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总能自得其乐。风光的时候就铺张点过,困顿的时候就计划着过日子,他甚至在对友人的信中对自己每天的日常琐事开销计划喋喋不休,完全不像是一个刚才鬼门关逃出来的人。
东坡在思索中探寻到人生真的价值与意义所在,遂放下了包袱,轻松了不少。见其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想。
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
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
关于对待途中下雨的态度,金庸《射雕英雄传》里有一段黄蓉和郭靖长岭遇雨的段落,两个人在路上遇雨,郭靖要给黄蓉遮雨,黄蓉却给郭靖讲了这一段话:“靖哥哥,有本书上讲到一个故事。一日天下大雨,道上行人纷纷飞奔,只有一人却缓步行走。旁人奇了,问他干么不快跑。那人道:‘前面也下大雨,跑过去还不是一般的淋湿?’”前途既已注定了是忧患伤心,不论怎生走法,终究避不了、躲不开,还不如缓缓行去。
苏轼有健忘症,他能很快的忘记的过去,忘记过去的一切,而尽力去把自己装进自己塑造的愿意待的世界里。
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柴米油盐是少不了的,唉声叹气是一天,潇洒自在也是一天,当哀怨无用为何不快快乐乐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