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资源 >> 正文 >> 正文

以一蓑烟雨任平生入句,这组9首七绝洒脱,

来源:沙湖 时间:2022/9/5

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一首很出名的词。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

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然而,如果以上片的结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为首句,写成七绝又如何呢?由于押“生”字的韵脚,故此一组9首,所有韵脚都必须是同一韵部,难度可谓不小。而且一写就是9首,须各有情态与意味,你最喜欢哪首?

其一

一蓑烟雨任平生,几处溪山入画屏。

水绕茅亭春树暗,人归石径野花明。

本首纯粹景物描写,手法比较清新,情感惟在首句之“任平生”略有所显。

其二

一蓑烟雨任平生,老去还乡不计程。

自是宦游非我事,故山松柏为谁成?

一四句互相呼应,一句是洒脱,四句是纠结,人生奈何?

其三

一蓑烟雨任平生,江上无风浪不晴。

自是天涯游子意,却从何处问浮名?

虽有一蓑烟雨的洒脱,而天涯游子前路茫茫,不知去处,浮名不问也罢。

其四

一蓑烟雨任平生,万里风波去不停。

白浪翻空千丈碧,青山入梦五更醒。

尾句之“青山入梦五更醒”隐有所指,或许是烟雨平生之外的“故乡”何在!浪子看似洒脱,然在内心的最深处,家何在?

其五

一蓑烟雨任平生,江上人家半掩扃。

春去不知谁是主,白鸥飞入画船行。

画面感很强,三四句有人生岁月无奈感。浮生不知去处,唯有白鸥相伴前行。

其六

一蓑烟雨任平生,几个渔家傍水行。

欲向东风问消息,白云深处有人耕?

好一句“白云深处有人耕?”,意味无穷。是谁在耕,或许是我,或许是他,又或许无人。

其七

一蓑烟雨任平生,万木森严野水清。

风定江声摇落处,不知身世有何情?

身世何情,还是前路茫茫之感怀。故此,烟雨平生不一定是洒脱,而是无奈。惟以此来自我安慰罢了。

其八

一蓑烟雨任平生,万里乾坤自此行。

不是无情风浪恶,也缘多事日光明。

三四句隐居有所指,或是暗喻世事而已。万里独自烟雨前行,非风浪无情,而是尘世无情。

其九

一蓑烟雨任平生,万顷江山入望清。

白发已随流水去,黄花犹带晚风横。

白发其实不可能随流水去的,故意这么写,其实是写岁月年华如流水一样,留不住啊。只是虽然青春不复,黄花却还是迎着晚风摇曳。言外之意就是人生还需努力前行,不服老。三四句情景交融,画面相当饱满而有情致。

上面这一组七绝读完,感觉各有各的情趣与韵味,写法比较清新脱俗,你最喜欢哪首?我最喜欢最后这首。

#诗词#

诗词中龟都与寿命相关,但白居易自喻老龟,其他诗人又如何看的?

麒麟被古人奉为神物,诗词里是怎么描写的?咏物诗词还可这么写

李商隐何其自傲自大?他的诗词文字背后有什么苦衷,意想不到

李商隐的诗哪些景象出现最多?孤傲的他其实很痛苦,文如其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