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发展 >> 正文 >> 正文

雨天没伞,怎样爱惜自己

来源:沙湖 时间:2022/10/7
北京医治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611/9052592.html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雨没有伞,

一般人往往会选择奔跑或者躲雨。

比起冒雨淋成落汤鸡的人,

看起来好像是更爱惜自己,

但谁又知道呢?

爱惜自己这个事,

苏轼更懂。

有伞,慢慢走。

没伞,也慢慢走,因为走快也会淋湿。

晴天。慢慢走。

雨天,也慢慢走,

因为我爱惜自己:不愿仓惶。

写下今天这个标题,

我有点出馊主意的快感。

但是,

天啊,总会刮风下雨。

雨具啊,不会常备在手边,

人啊,还往前走。

这次逢雨,已经不是世俗意义上的了,而是艺术意义上的。

当这艺术意义滋生出来,

你还不像艺术家一样放浪些吗?

别听雨点“穿林打叶”的声音,越听心越仓惶。

不如高声呼啸,慢慢行走在雨中。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脚步轻捷,也能胜过得骑马。

怕什么怕?躲什么躲?

我平生面对一场风雨就是这么任性!

也许有人认为“一蓑烟雨”的意思是苏轼在雨中穿着一身蓑衣,

这就和小序里面“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产生了矛盾。

所以“一蓑烟雨”不是我们之前读的辛弃疾《鹊桥仙》里“一竿风月,一蓑烟雨”的浪漫,而是自创数量词,就是“一场风雨”的意思。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美。

看看我苏轼,

披着蓑衣,难道不是个乡野老翁?

烟雨茫茫,何处没有人生风雨?

纯粹的诗人大都是艺术家。

当然也有政治家爱国者的诗人。

但他们的作品,我敢说比不上艺术诗人的作品那么充满视觉美和感受美。

比起爱国诗人,我更愿意把屈原称作浪漫主义的艺术家,

你说我在展览自己的赤诚忠心吗?

不,我只是在郊野风中仙袂飘飘“拈花惹草”罢了。

春风料峭,吹醒酒意,微微觉得冷。

这时,天晴了!

山头夕阳无限好,好像是迎接我一般,温暖亲切。

我回头看了看之前走过的地方,昏暗萧瑟冷清,已经被落下很远了。

雨会过去天会晴,泥泞会过去路会平,

变幻无常,这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

回家吧,前方再也没有风雨,没有天晴。

“风雨”是象征,“天晴”是谐音双关(“晴”就是“情”)。

没有风雨可以是淡定面对人生挫败,

没有天晴也可以是面对人生无情无绪:

低谷无抱怨戾气,高峰无得意忘形。

唯有,

此心安好。

每每下雨的时候,

我就会想起

大步流星风神潇洒的苏东坡,

好像自己的脚步也更加铿锵了。

下次,你通勤眼看着迟到的时候,

想想这首苏轼词,反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反正后果会自负(遭受领导白眼?或扣50块?或二者兼而有之?),

不如,

慢慢走,不仓惶。

你这么美,还不满腹诗书?动动手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