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苏轼最洒脱一首词,解人胸中郁气,人生如逆

来源:沙湖 时间:2022/9/24

最近有数据表明,年中国有近半数的家庭处于负债状态,背负债务压力的人们,只能更加勤奋的工作,来缓解房子,孩子和票子带来的财务压力。长时间,高强度的超负荷工作,让大家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精神层面的压抑和焦虑。为房贷而焦心,为事业而担心,为未来而忧心,难得一见的是开心。生活的压力让人们整日愁眉不展,即使面对孩子家人,也难见笑容,也许有时候我们要停下匆匆脚步,学学古人的人生态度,找回那久违的快乐初心。

纵观中国历代文人,苏轼可能是胸襟最开阔,性情最豪迈的诗人之一了。苏轼一生并不如意,他虽然文采斐然,但是豪爽的性情让在北宋政坛举步维艰。宦海沉浮,仕途不顺,身陷牢狱,爱妻早逝,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让他怨声载道,意志消沉。年,在“乌台诗案”之后,逃脱囹圄之灾,侥幸得活的苏轼在贬所黄州,写了了这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这首词之前,苏轼先说明了创作背景:众人出行,道中遇雨,携带雨具的仆人先行归去,一行人被雨淋湿,神情狼狈,我却不以为然,天晴后,写下这首词。这则序言看似平平无奇,但是结合苏轼此前经历,不难推测,这里的雨暗指的是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人生劫难,同行者忿忿不平,为何苏轼不以为意呢?

前半阙,“穿林打叶声”是人生风雨的飘摇,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莫听”,苏轼用一个“莫”字,态度决绝地告诉世人,人生失意时,切莫害怕。不仅如此,“何妨”二字,风轻云淡地告诉人们要淡定从容,任它雨声潇潇,我自且歌且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此心得意,即便疾驰躲雨的马,怎有我步履轻盈。一点点小风雨,又有何惧,披着蓑衣,这样的烟雨下一辈子,又有何妨,我自泰然处之。这里的蓑衣很明显,是指超然洒脱的生活态度,只要拥有旷达的胸襟,人生的坎坷岂能让人伤怀。

如果前半阙告诉我们应对人生逆境的态度,那么下半阙就向我们说明了经历风雨后的人生感悟:微寒的春风吹醒了我的醉意,略感凉意,山头夕阳斜照,迎面而来,驻足回首,刚才经过的风雨萧瑟之处,风平浪静,一切淡然如旧。要回去了,管它路途中是雨还是晴呢?这一句饱含人生智慧:人生之途,难免有些不如意,恰如阴晴变化,本是自然规律,对此,我们自可泰然处之,何必耿耿介怀,郁闷生气呢?

苏轼的文字虽然不能帮我们解决经济压力,但是对于走在人生逆旅上的你我,肯定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苏轼超然物外的胸怀,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可以让被生活压力压折了腰的我们挺起胸膛,一吐胸中怨气。读读苏轼,也许我们能学到不一样的生活情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