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日讯(记者黄亚婷詹丽)年11月21日-29日在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是怎样一个国际会议?12月2日,由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出品的年自然科普巡展走进解放公园,展览图文并茂,深度解读湿地概念及武汉湿地资源,为市民带来最生动有趣的自然科普展览,共展出两周时间。
解放公园,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内的展览。解放公园供图
本期展览主题为《〈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为何来武汉?》。年,36个国家在伊朗拉姆萨尔第一次对“湿地”给出国际公认定义时,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也就是现在简称的《湿地公约》,中国在年加入《湿地公约》。目前,这个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已有个缔约方。年11月21日至29日在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每三年举办一次的《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来到中国。
中山公园展览内市民观展。解放公园供图
先秦古籍《山海经》的“海”,所指古云梦大泽。如今的武汉,湿地面积超过23万公顷,湿地率高达27%。本期展览系统阐述了武汉湿地资源的丰富,并具体解答《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来中国,为什么选中武汉等问题。
“看过这场展览后,才了解武汉湿地资源的丰富,我们每一个人也需要加强湿地保护的意识,珍惜每一块湿地。”家住公园附近的郭女士带着孩子参观完展览后感慨。
据了解,年自然科普巡展在黄鹤楼公园、中山公园、沙湖公园、和平公园、西北湖绿化广场同步展出。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