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罢疫情再出发
英雄武汉又战汛
今年春夏之交,疫情防控保卫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武汉又迎来排内涝、防外洪的“双防”大考。面对24年来最长梅雨期、历史第四高水位,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科学调度,英雄的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取得江河不决堤、湖库不溃坝、城市不内涝的阶段性成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武汉战汛答卷。
凡事预则立。进入三月,武汉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在为不久到来的汛情未雨绸缪,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前部署防汛备战工作。针对部分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尚未完成,存在洪水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升等薄弱环节。
4月19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先旺检查防汛备汛,要求抓紧补短板堵漏洞排隐患,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从战疫到战汛,全市61个防洪重点工程按目标节点加快推进,赶在汛前建成投用,为我市防汛排涝打下坚实基础。经过4轮检查,武汉市完成72处各类防汛安全隐患整改;童家湖泵站、东湖低排泵站、新沟渠节制闸、八铺街堤防洪工程等61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抢在汛前全面完成度汛准备。
青山港、东湖港、南湖连通渠、夹套河箱涵等一大批主干排水通道相继打通,中心城区排水防涝骨干体系基本形成,外排能力由年的立方米/秒倍增至年的余立方米/秒,较4年前翻番。
4月底,全市水务冬修工程“欠账”全面结清,共疏捞维护管网余公里,更换维护各类井盖20余万个,所有泵站完成专业测试和检修。
与此同时,我市加紧修订完善《武汉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武汉市抗旱预案》等总体预案,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武汉市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5个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城市防洪圈垭口封堵预案、重点河湖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修编了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及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形成了《年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易渍水点“一点一策”应急预案》,制定了汤逊湖、东沙湖、蔡甸东湖水系调度方案,以及东西湖水系等12个水系年排涝调度预案。
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谢珊
武汉市今年的预案体系,从整体上来讲是最完善的一年,在此次防汛工作中,预案起到比较大的指导性作用,首先二级应急响应启动,其次进入二级响应之后,整个调度过程中,都是以预案为蓝本为基础,以及今年新发布的一些预案进行非常规的调度手段,把防内涝的工作跟防外洪两个工作打通,“双防”情况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从6月8日入梅,我市经历长达43天的梅雨期,超过年和年,为24年来最长梅雨季。
期间累计遭遇8轮强降雨,平均降雨总量达毫米,局部地区达到~毫米,超过年梅雨期降雨量,居年以来历史同期第3位。
多轮降雨导致东湖、南湖、汤逊湖等重点调蓄湖泊水位快速上涨,一度超控制水位,调蓄能力达到极限。加之长江洪峰过境,外排泵站超驼峰运行。外洪内涝,内外夹击,外江高水位限制泵站运行效能与湖泊调蓄能力接近上限双重不利影响叠加,排涝压力巨大。
超长梅雨季,又恰逢因疫情推迟举行的中、高考。为保障考试顺利进行,7月6日,全市水务部门多名工作人员走上街头,24小时值守个重要路段和地段。暴雨中,水务、应急管理、交管、城管、园林等部门人员密切配合,抢时间、抢交通、抢排水,确保全市5.9万高考考生、7.2万中考考生顺利赴考。
整个梅雨期,全市交通状况良好,基本实现“雨停水退”。降雨最高峰时,全市道路渍水点仅30余处,较年处大幅减少。
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工作人员王亮
年,由于外排能力不足及主干管网不完善,南湖周边渍水严重。今年,江南泵站、汤逊湖泵站联排联控,海口泵站参与协排,加上南湖连通渠等主干排水通道的投用,南湖地区没有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渍水。
截至目前,汤逊湖泵站、蔡甸东湖泵站、青山北湖泵站、东西湖李家墩泵站等4处新城区泵站共协助中心城区累计排水4.2亿立方米;大军山等19处新城区大中型排涝泵站累计排水17.2亿立方米,武湖、涨渡湖等湖泊水位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童家湖泵站、金口二泵站等7处新建泵站效益发挥明显,童家湖、斧头湖等重点水系和天河机场等重要设施防涝安全得以确保。
党旗飘扬战汛一线
众志成城守护家园
今年汛期,武汉面临外洪内涝叠加,防汛形势严峻。7月6日,武汉市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进入“二级响应、一级战备”状态。全市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防汛一线,一面面党旗飘扬,3万防汛大军众志成城,全力守护身后家园。
进入7月,武汉接连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7月6日,汉江新沟站水位达到27.54米,超警戒0.04米,我市接连启动排渍、防汛应急二级响应。7月7日7时,长江汉口站水位27.30米,超警戒水位;7月12日23时,长江汉口站水位28.77米,居历史第4位。当天,通顺河水位达到27.64米,超保证水位0.14米,水位达历史之最。7月19日,长江、汉江以及倒水、府澴河、滠水、举水四大支流全部超警戒水位,其中府澴河超保证。7月22日16时,汉江新沟站水位29.21米,为历史同期最高水位。
长江、汉江水位持续快速上涨的同时,下游鄱阳湖水位持续走高,形成对长江武汉段的顶托之势,武汉防汛从遭遇战进入持久战阶段,形势更加严峻。
7月1日,武汉市防指建立城市防洪快速反应机制,市委宣传部、市气象局、市城管执法委等9部门进驻市防办集中办公,形成合力。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发动市地铁集团、航发集团等六家市属国有企业组建6支市级防汛应急抢险中队,共计1.2万多人;成立18支抢险救援分队,分别部署到汉口、武昌、汉阳三大“战区”。按照就近原则,全市37个重点险工险段的抢险责任逐一明确到各应急抢险分队,做到一点一段对应一队一责任人,确保责任不悬空,队伍不涣散。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喻思源
所有队员持续保持紧张状态,确保关键时刻队伍拉得出、顶得上,进一步优化抢险行动方案,规划两条以上备用出行线路,打通防汛抢险“最后一公里”,做到风险隐患清、备料点位清、通行线路清,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处置。
7月9日,武汉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防汛排涝救灾工作中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号召,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的政治责任,主动担当、敢打头阵。
在江夏区,22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长江干堤,名党员带头冲锋在一线。今年59岁的江夏区发改局驻堤党员张艳秋,从年起已经参加了12次防汛。7月上旬,张艳秋患糖尿病刚出院,得知单位要参加防汛,当即主动报名参加。
江夏区发改局驻堤人员张艳秋
接到主任的电话时候,我刚出院,我爱人不同意,医院的教授也要我静养。我是个共产党员,我们的信念就是不忘初心,第二我是个复员军人,退伍不褪色,把最后一次岗站好,不留下遗憾。
党支部领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汛情期间,全市每个堤段都有党支部坐镇值守、每次险情都有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每个哨棚都有党员骨干坚守一线。
武汉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明将来
在全市各个堤防哨所、内涝排渍一线、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普遍建立临时党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划定党员责任区,让党组织成为防汛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在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高科技的应用也为武汉战汛提供强大支撑。据统计,目前,全市共计设有各类水位站点多处、雨量站点多处、视频监控点6万多个,防汛抗旱排涝信息采集覆盖我市长江汉江、中小河流、水库以及重点水系湖泊港渠。新组建的15人无人机战队,今年也被首次运用到防汛中,实时回传防汛前线第一手资料。
截止8月5日,长江、汉江水位分别持续超警戒30、31天。全市共有3万多人在一线巡堤查险,其中包括近名专防人员和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而年,在武汉参与防汛总人数达30万,是现在的10倍。通过专防、技防、社防、群防、联防,打完遭遇战,再打持久战。在近一个月时间内,武汉经受住了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经受住了超长雨季、超大雨量、超高水位、高水位超长时间的严峻考验,三次长江洪峰过境波澜不惊,全市江河干堤安然无恙。
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斐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科学研判、强化查险整险、强化应急处置、强化备战能力、强化统筹兼顾、强化履职尽责,市区协同,专防、社防携手,共同战汛,采取联调联控、分区调控、分仓蓄水、主动分洪等调度措施,牢牢掌握防汛主动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全市名哨长驻守个哨棚,3万多名一线防汛人员筑起了保障城市安全的坚强‘大堤’。
(武汉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余军张亚晖)
来源
武汉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