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一大早,沙湖镇黄芦村三组村民田昌伟,正在摆弄他的“宝贝”——一架植保无人机。见记者来访,有几分得意。
“这家伙动起来,省时又省力,一分钟就可以喷洒一亩多地。”田昌伟说。
今年30岁的田昌伟,家里3口人,母亲因病下半身瘫痪,丧失劳动能力,父亲是聋哑残疾人,无正式工作和稳定收入。去年12月,在市劳动就业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开挖了15亩虾池,尝试虾稻共作。
他勤快、又肯吃苦,养龙虾年收入3万元,还住进了改造后的新房子,但他并不满足。
他以前在外地打工。工作队和家里的亲戚,看他吃得了苦,又老实本份,就劝他回乡一起做“飞手”——开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田昌伟心动了。
于是,他跟着亲戚王利平走南闯北,学无人机操控、配药、喷药,懂了这门技术,收入还不错。去年3月,田昌伟想自己干,向家人吐露心声,想购买一台“无人机”。他的想法得到了大伙的支持。
最终,他自己出了2万元,别人资助3万元,买了一台遥控植保无人机。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帮他家落实了健康扶贫、小额信贷、残补等扶贫政策,他更有劲头了。
获得上岗资质后,田昌伟随后开展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去年,在河南一家公司的牵线下,他参加了河南百万亩小麦统防统治作业,为创业打下了基础。两年来,他在沙湖镇、郑场镇等地,进行了多亩地的飞防植保,毛收入5万多元。
“植保飞防的活儿主要集中在6至9月,我们准备在农闲时节,把他推荐到市里学习叉车技术,让他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收入。”谈及对他的规划,市劳动就业局驻村第一书记张祥林说。
记者蔡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