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介绍 >> 正文 >> 正文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诠释得最好人生挫折

来源:沙湖 时间:2022/9/12

01苏东坡我们心中的强者,不管跌倒多少次,他都能笑着爬起来。

苏轼是我比较崇拜的一个古代文人了。为什么呢?因为队了他有才华,能书能诗词能写文章能画画,还能治国,每知一州均让百姓所称赞,百姓心中是有秤的,能力是全能型,做人做官是高风亮节型的。

关键是对家庭有责任感,有能力,被贬又怎么样?照样可以吃好玩好喝好,而且还能造福一方。

02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尝不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

苏轼为何去黄州?无非是新党中的小人构陷,去黄州前他是差点命要休矣,幸好朝中有人给他夺走呼号,即使是同他政见不同者的王安石也没有落井下石,还有很多同苏轼政见不同反过来也在出力搭救,包括有些新党人士都看不惯这种构陷,于是乎,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轼乌台诗案终于下了定论,不杀而贬,虽然也是一种屈辱,但是人活着总归是好的。

苏轼《黄州寒食帖》

要讲宋代的文人还是有操守的:一是一,二是二,政见不同不归政见不同,但是不会赶尽杀绝。虽然乌台诗案是新党中某些人泡制的,但是新党对于这些人也是看不起的。刚到黄州时,实际苏轼受到打击起初是已经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仇英作苏轼诗意赤壁赋

生活仍然是美好的,幸福要自己创造的,快乐也要自己制造的,所以他在黄州五年写下无数首诗,从开始的郁闷到后面的逐步开朗,就是苏男鞋一个自我调适过程。在给好基友秦观《与黄州书》就写了:“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为什么他在黄州过得很困苦呢?他说书信中说,在黄州薪水供给已经没有了,只能靠偶尔给得朝廷施恩过日子。另外他在这书信中提到,说家中人口太多,同时苏轼喜欢交好友都要花钱,又要画画练书法,而且那时苏轼一大家可能都在一起了,所以苏轼的家风特别好,后面会说到的,都是共患难,要走一起走。

那就自己开荒种地贴补家用呗。然后又开发出黄州人不愿意吃的猪肉,从此世上有了个“东坡肉”的美食。也有公“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在黄州时度过了几年困苦的日子,这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写于在黄州的第三年,当时苏轼已经从挫折中走出来了。

03且听:《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东坡先生写词往往是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每每都会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这首诗就是他旷达超脱精神战胜了颓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地。

不要听那些令人烦恼雨声,也不要被干扰,我们不如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不要管那些不快乐的事,扔到一边,我们要快乐,我们要苦中作乐,我们要快乐的行走,哪怕风雨,我们也要快乐起来。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困苦算什么?那些事想起来,有什么好怕?就算前面路再难走,也不要怕,勇往直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我就这样轻松的走下去,管前面是什么困难,我不怕,我淡然处之,我继续走我自己的路。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你看这生活虽然有困苦烦恼,不也是一抹温暖照耀着自己?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回头看看我的路,风风雨雨又如何,我都挺过来了。该干嘛干嘛,管他是风雨还是放晴,我自快乐淡然行之。

04我的幸福,不是一个秘密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它来源于三个方面:放下过去、面对现实和享受当下。”苏轼这一生,有个好母亲,启蒙教育苏母绝对是在中国古代数得上的贤妻良母,父亲也是文人,还属于那种比较大大咧咧型的,弟弟也是非常的能干,“父慈母贤,兄友弟恭”完美的家庭。苏母从苏轼小时起就是督促他们兄弟两读书,三苏祠就有“苏母教子”的蜡像。而且苏母还亲自纺线,来让家庭过得更好。这都给苏轼后面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在黄州在生活潦倒之时,会亲自种地来贴补家用,不会如历史有些名人一样,已经穷困潦倒却不愿意去亲自作一些事先改善家庭生活,所以苏轼很少抛妻弃子出去很久很久,独自去逍遥快活,朋友之间的来往这个不算去抛妻弃子。所以苏轼无论被贬或者是春风得意,都有亲自弄美食的习惯,什么东坡肉,东坡肘子,虽然有后世穿凿附会之嫌,但是也是可以证明他确实有经常亲自动手做美食的习惯,什么“君子远疱厨”在他这儿不存在的。

苏东坡无疑很好地做到了这三点,他拥有极高的制造快乐的能力。但是他的快乐,不是来源于他天生的旷达,而是来源于他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深挚的济世情怀。苏东坡不但终生以报国为念,而且平时就非常注重个人操守的修炼,因为“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所以他才能“谈笑于死生之间”。经过黄州之贬,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中,苏东坡只管吟啸且徐行,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伟大的灵魂,即使超越时空也仍然不衰的。我们仍然可以同千年伟大的灵魂进行对话,引发我们思考。我个人一直提倡读诗词文学作品一定要了解作品背景时代,作者的所处的境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