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若是要在这浮沉中想要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不被欲望所诱惑,最重要的就是给心灵洗尽铅华。拥有这样心灵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原序)中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喜爱苏东坡,为其写了《苏东坡突围》一文,直言最爱的文学家便是苏东坡,在东坡的作品里,最爱他的是《赤壁赋》,还有那首“一蓑烟雨任平生”。
说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是出自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文如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给人感觉写得非常潇洒,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如意,这是苏东坡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时所作。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这首词的背景发生在三月七日的一个雨天,苏东坡和友人一同前往沙湖,原本带了雨具出门,但路上以为今天不会再下雨了,就让别人带走了雨具。谁知天公不作美,半路竟然下起雨来。身上的衣服眼看要被雨水打得湿透,脚下的路也变得泥泞,鞋子就要脏了。这下,大家都紧张了起来
唯有苏轼不紧张,十分从容。所以他是这样描述当时场景的:同性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首词的深度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悟到:
苏轼之所以不紧张,是因为他联想到了自己被贬黜的人生。
这雨要下起来,无论我是否紧张,都要落到我的身上来
正如我现在被贬,人生已经到了失意的境地,无论我是否感到狼狈,这种命运都是无法躲避的,那我何不以更加潇洒的心态去应对呢?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同去的一行人里,唯有苏轼一人,在雨中并不显得狼狈,这就是苏轼的豁达心态,“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你看苏东坡如何写这雨,“穿林”、“打叶”,雨水不是飘落下来,也不是洒下来,而是穿透力很强,两个很强烈的打击词,“穿”和“打”,足以证明当时的雨势之大,也不难理解当时同性友人们的紧张情绪了。
接着就是东坡的厉害之处,雨势如此之大,但你“莫听”。
直接将这一词放在最前面,斩钉截踢,一丝一毫也不犹豫。态度其实很明确了:
苏东坡用这一句也暗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在新的职位上好好干就是了。无论这雨下成什么样子,都不妨碍我继续前行。
也无风雨也无晴
而在这首词的最后,苏东坡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人读完觉得奇怪,天气无非阴晴两种,怎么会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其实这里苏东坡说的是自己的内心。自然就像人的命运,有时阴有时晴,别人会因为这些而产生得意和失落的情绪变化,而苏东坡不会,在他的心里,不存在受这些影响的可能。
这代表着,他已经做到了超脱于阴晴,而站在了阴晴变化之上。如同在人生道路上,他超脱了命运变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定风波》虽是一首小词,却写出了作者丰富的人生体会。
苏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苏轼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无论这些时刻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他都不会因此而磨灭自己的斗志。苏轼的人生不是没有得意过,他也有过站在顶峰的时刻,但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他都是一个扛得住的人。
只有不受欲望的左右,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己的浩然正气不卑不亢,没有沾染污秽,所以才能够只凭着朴素的竹杖芒鞋,在达官贵人面前挺直腰板!
此种境界,历史千古风流人物里,有几人能做到呢?可贵!可敬!
苏东坡就是这样一位千古一遇的集大成者,人品、才华、能力、态度,都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有人问我究竟怎样才能写出好的诗词或者文章?
我的回答是多读诗词,“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诗词有关,诗词让你温文尔雅、谦逊有加,诗词更能提升你的文化与素养。”
人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涵养灵魂
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自然就变了模样,很多时候,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读过的很多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再记得了,其实,他们还是有潜在的气质的,在谈笑间,在胸有成竹,当然,也可能在生活和文字中流露。"
在熟悉古诗词的孩子眼里,春天是"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是"老树昏鸦现秋色","余音绕梁";冬天是"红泥围炉","晚来天欲雪"。
在熟悉古诗词的孩子眼中,"长江后浪推前浪"、"落霞与孤鹜齐飞"才是夕阳的壮美。
他们所读的诗词,最终会成为他们骨血的一部分,长在他们的灵魂里。小则影响他们的气质、素质和学习成绩,大则改变他们的命运。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如今新教改的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古诗词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成绩拖后腿。
可是,现在的人总是沉迷于手机,身为父母却不去想怎么教育孩子,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同样沉迷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反过来,这也让父母很头疼。因此,我们是否反思,这和我们成年人的自身的行为脱得开关系吗?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决赛冠军武亦姝那广博的知识,实在让人佩服。
试问,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出口成章,翩翩诗句随口就能说出来?相对比之下,孩子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说到底,我们的孩子对于古诗词接触的还是太少了。现代人们一直推崇的“放养式”教育,或许只是一场骗局,只是自己骗自己罢了。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记忆力会在幼时达到一个小顶峰。为什么我们不借此机会教育我们的孩子多读一些关于古诗的书呢?
人们常说,读诗词的人,眼中风景不同,说起话气质也不一样。
从小热爱古诗词的孩子不仅培养了良好的气质,而且谈吐得体,他们知道做事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让人喜欢。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读古诗是学心态,一首诗便是一个故事,怎么坚持怎么宽容他人,学习到的是智慧,永远也不会过时,甚至成为一生的财富。
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诗词类的书籍,而这套就很好,大家学习诗词不要走不必要的弯路了。
之所以推荐这套,主要是因为里面诗词量丰富,趣味性浓厚,看完之后还能了解古代历史以及当时的地理环境,无形当中加强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它更是一套很好的亲子共读书物,一起看完央视的“诗词大会”,再翻开它来细读经典,既能重温知识,也能加强亲子互动,一举两得。
这一套有8册原价元,现在活动期间促销仅需99元,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不仅学习经典诗词,增加自身的学识,同时也间接影响并培养了孩子,一举多得!我马上入手了,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