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千年之后,我们终于明白,苏轼才是那个真正

来源:沙湖 时间:2024/12/12

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人能像苏轼这样受到人们的一致喜爱。

在人们眼中,苏轼不仅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大文学家,同时还是一位画家、书法家,甚至还称得上是一位资深的“美食家”。

论起人们喜欢他的原因,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因为他身上那种旷达率真的性情充满了人格魅力。

没错,他就是这样一个活得通透人!

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就如同是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总能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尤其是身处逆境的人,总能从苏轼身上获取到无穷无尽的力量。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年),苏轼因为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而遭到王安石的排挤,于是他自请出京,任职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秋季,苏轼再被调往密州担任知州。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年)的那个中秋夜里,苏轼大醉,想到已经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他情难自抑,面对一轮明月写下了千古经典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词中,他说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啊,月亮尚且有圆有缺,更何况这世间众生的聚散呢,这种事情自古就是两难全的。所以,何必为此伤怀,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仍能共享天上这美好的月光。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年)二月,苏轼从“乌台诗案”中脱困,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人生中再一次遭受重大挫折,此时的他已经45岁了,于仕途来讲,他可谓是跌倒了谷底。然而,他仍能因缘自适,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一次游蕲水清泉寺时,他看到清泉寺地处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于是写下一首词: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生不能再少年?你看,这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向西流淌!

是啊,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千万不要感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

事实也正是如此,元丰八年(公元年),宋哲宗即位,苏轼再次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此后,他先后被授予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一度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然而世事无常,人生之路不会总是平坦顺畅。

绍圣四年(公元年),这时已经62岁的苏轼被无情地贬至蛮荒之地海南岛儋州。宋朝时,放逐海南可是仅仅比满门抄斩的罪刑轻一点点的惩罚。此时的苏轼,处境该是何等的艰难。

就连他自己也曾在诗中“自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一生无所作为,论起“我”的功业,只是被贬过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何等的心胸,方能把自己遭遇过的不幸当作自己人生中的徽章。

在人生低谷之时,苏轼胸襟阔达,在日常的生活中,苏轼也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刘倩叔游南山,斜风细雨中,寒意侵人,他却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雨淋满身,苏轼却丝毫不觉狼狈,悠然地说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秋去冬来,万物寥落,此时人们总会伤感,然而苏轼却表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每提到苏轼,人们都会不自觉地竖起一个大拇指,为的不仅是他在文学、书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耀眼的光芒,那种率真、旷代、乐观的心态。

千年之后,当我们历经世事之后才终于明白,苏轼才是那个真正活得通透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