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湖湘文化有实体,那实体必然是岳麓山。公元年,从浙江来湘弘法的僧人竺法崇登临岳麓山,一眼便看中了这个古木参天、林幽泉清的地方,毅然在此建立了麓山寺。麓山寺的文化魅力,从一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公元年,天台宗创始人智大师在寺内传经说法,一时听众云集。麓山寺盛极一时,文人雅士竞相游览,为古寺赋诗作文。而其中最负盛名的文化遗产,就是麓山寺碑。新湖南客户端《读故事品古建》本期走进古寺、古碑。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行书入碑始于唐太宗李世民,而真正以行书碑饮誉后代的是李邕。文学史上流传着李邕与同时期的王翰、崔颢、李白、杜甫等人很多趣事,也对他们大加称赞。王翰称当时第一等的诗人只有三个:张说、李邕和他自己。可惜李邕的文学才能被他的书法名气给掩盖了。他留下的代表作当推《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特别是《麓山寺碑》,虽文末署“江夏黄仙鹤刻”,但宋以来学者均认为“黄仙鹤”就是李邕自己的化名。因此,此碑公认是李邕自撰、自书、自刻的“三绝碑”。麓山寺碑现存岳麓书院,其何时从麓山寺移到岳麓书院,现已无考。字写下了麓山寺过往的历史,也写下了令后人膜拜的雄健。公元730年,李邕撰文并书写《麓山寺碑》。叙述了自晋太始年间建麓山寺至唐开元立碑时,寺的兴废修葺和历届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对岳麓风光亦多着墨。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麓山寺创建多年来,曾六度毁于战火。年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山门和藏经阁。年、年两次修葺恢复原貌,复建后的麓山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主要建筑组成。麓山寺山门为牌楼式,正中之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著名的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准确地概括了麓山寺的历史地位。入麓山寺大门后可见放生池,前进为弥勒殿,左有钟楼,右为鼓楼。中进为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左是五观堂和客堂,殿右是讲经堂。后进为观音阁,又叫藏经阁,阁前坪有两株罗汉松,称“六朝松”。两树对立,虬枝交错,宛若关隘,称“松关”。唐代诗人杜甫曾用“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称颂殿宇宏大。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王铭俊整理资料来源:曹隽平《麓山寺碑的过往与今天》;周业俊《麓山寺与麓山寺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