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否真正忠于明朝?这个问题按理说是不应该引起讨论的,但是由于整个明朝原有的统治力量在整个南明时期(年到年)的腐朽、无能、唯利是图,郑成功部作为一支南明正规军色彩比较浓的一支抗清势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然要受到更多的责难与曲解,而且郑氏孤悬东南沿海,其所作所为不可能如同李定国一般事事为永历朝廷着想。
明军步兵。但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以郑成功个人而言,这个人依旧颇有“书生之气”,少年以及青年时所得到的儒家学说的教育已经把这个人的三观塑造完成了,他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耍的所有阴谋诡计,所有的“变通”都是在这个三观之下,也就是“初心不改”,从年到年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都是大明的“孤臣”。
在年,尚可喜、耿继茂、孔有德三人奉清廷的命令领兵南下,尚、耿二人攻取广东,孔有德领二万兵马进攻湖南广西,到年的三、四月份,清军已经扫清广州的外围,兵临广州城下,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原李成栋部将),永历朝廷再次向广西方向逃跑,这个结果充分说明了李成栋部当年人攻陷全广东,并非是什么“明军剃了头战斗力增强”,而单纯的捏软柿子而已,更何况当年的南明绍武政权的主力全在防备肇庆方向的永历政权,这才让李成栋部清军轻而易举地攻克广州。重新成为明军之后遇上了战斗力更强耿、尚部清军,一下子就原形毕露。
明末军队。在年的12月20日,在接到永历朝廷求援之后,郑成功率主力乘船从厦门南下广东,次年正月初四到南澳,此时,尚可喜已经攻陷广州,但郑成功依旧没有撤兵的打算。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郑氏此次出兵究竟是为了“勤王”还是在福建一带扩张地盘,我觉得还是勤王救驾的成分大一些,郑成功在出兵之前对郑鸿逵说“有报自行在来,二酋已下广州,即到广省,先复惠潮矣。又郝孽归清,此处终非久居。叔父暂回中左居守,侄统兵南下勤王,诚为两利”此处明说是要攻克潮州和惠州“以为久居之地”。
明末骑士。年,郑氏船队正月初四到南澳,忠勇侯陈豹郑成功进谏于郑成功,希望其退兵,成功不听,左先锋施琅又进谏,成功依旧不听,并且夺去施琅兵权,令其返回厦门。二月,郑成功至白沙湖,遇上风暴,郑成功本人的坐船“几覆数次”。三月初十,郑军攻破大星所,又在盘龙岭全歼惠州来援之清军,到三月十四日,清军趁着郑军主力离开偷袭厦门。
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漳州总兵王邦俊获悉郑成功主力已经南下的消息,他们知道郑氏家族,数十年来通过海外贸易所得的财富都在中左所城内,几人早就对此垂涎不已,于二月二十七日调集军队偷袭厦门,将留守的前冲镇阮引、后冲镇何德击败,攻入中左所千户城内,大肆掠夺,成功之叔郑芝莞见势不妙,搬运金银财宝上船,事后,郑成功再给父亲郑芝龙的信中说“己丑岁,袭破我中左,掠我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其余将士之财帛,百姓之钱谷,何可胜计!”成功之妻董氏领着尚未成年的郑经,怀抱着郑氏牌位步行逃上郑芝莞的船。
清军的偷袭让明军军心不稳。听闻厦门遭遇袭击,郑成功勤王大军已经是军心动摇“时三军知之,哭声遍闻”郑成功,迫不得已,只能先筹粮,然后返回厦门。四月初一日,郑成功返回厦门,清军已经在数日之前满载而归,只留下满地狼藉的中左所以及惊魂未定的幸存者。
其实如果是守将玩忽懈怠,导致清军偷家成功,也比较好处理,几个主要责任人该革职的革职,该杀头的杀头,然后加强防御完事。但是这是气人的地方在于,首先,清军来的并不多,江日升记“施琅闻知,率陈埙、郑文星等从厦门港登岸追赶至,(马)得功战少怯”要知道此时施琅身边连人都不到,就把马得功打得“战少怯”,可见,清军来的并不多,因为这就是一次清廷地方官员以掳掠财宝为目的的私下的军事行动,而厦门却被抢了个底朝天还死了一个前隆武朝廷大学士曾樱,这恐怕和郑芝莞的不战而逃有相当大的关系。
郑成功气坏了。而清军为什么能突袭厦门呢?在张学圣准备突袭厦门之前,收集了大约70艘船,其中郑芝龙之弟郑芝豹提供了八艘大船。那清军为什么能够在郑成功主力回师之前逃离厦门呢?在郑成功于四月初一返回厦门之前,郑鸿逵已经率领水师前来剿杀清军,马得功等部清军贪得无厌,搬运城中的财宝,结果被郑鸿逵堵在厦门,马得功害怕了,派人向郑鸿逵说情“虽彼此间隔,各尽其职;然亦无时不悬念公也。今得功奉令过岛,未曾扰一草一木。奈欲退无舟可渡,得功必死于此。得功死,分所当然;但恐此岛人民万不能全耳。且公兄在京,眷口在安平,其能安乎?不如宽得功片刻,假渡而归。一举两得,得功幸甚,即公亦幸甚。乞熟思之。”
说是“哀求”不如说是要挟“得功死,分所当然;但恐此岛人民万不能全耳。且公兄在京,眷口在安平,其能安乎?”而且,马得功相对于郑鸿逵来说也是熟人,当年曾经在郑鸿逵的手下干过守备,后来才转到黄得功部。于是,郑鸿逵分出30多艘船,协助清军逃跑。
明军。也就是说,郑成功的这三个叔,一个提供船,把清军运到了厦门,一个直接把厦门中左所城给扔了,让清军抢了个底朝天,还有一个协助清军逃跑。国姓爷气得七窍生烟“藩闻之,不胜发指,引刀自断其发,誓必杀虏,又传令不许芝莞及定国(指郑鸿逵)与诸亲相见,日:渡虏来者澄济叔(郑芝豹),渡虏去者定国叔,弃城与虏者芝莞叔,家门为难,与虏何干?!”郑鸿逵自知理亏,于是退到白沙,自此之后不问军政大事。四月初十,郑成功在厦门大会诸将,将弃城而逃的郑芝莞斩首示众,又杀败将阮引,杖责何德,奖赏作战有功的施琅纹银二百两。
把年“南下勤王”这一档子事儿理一理,就会发现国姓爷兜了一大圈,啥都没捞着,而且刚刚占据的厦门还被人洗劫。郑成功的这次出兵,是很明显勤王的成分更多一些。首先,厦门是郑成功在此时比较稳定的根据地,不但有大量的财富存放于此,而且出征官兵的家眷也都在于此,郑成功如果真的想向广东进军,厦门的防守不可能出现“因主力南下而空虚”的情况,他肯定会做更妥善的安排。其次,在广东方面,广州已经沦陷,整个广东明方已经没有坚城固守,如果郑成功真的登岸进攻潮州或者惠州,所要面临的局面肯定要比一年多之前进攻潮州府城更为险恶,如果他真的只是想扩张地盘,那大可进攻漳州。所以郑成功出兵就是一笔“赔本买卖”,而明知道“赔本”还要出兵,那只能解释为他确实是真心的勤王救驾。
郑成功出兵。那几个偷袭厦门的清方将领在厦门大抢一番之后,根本就没把这事上报,到年,清郑双方正“打得火热”,清廷到此时才知道厦门事件,于是把张学圣、马得功、黄澍抓回京城审问,三人拒绝招供,一口咬定中左所城中并无财宝,如果三个人真的私分财宝,就甘愿被凌迟处死,这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