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杭州的城市规划有一个特别反差的现象:
受制于地形条件和传统的城区范围,杭州核心区的板块无比零碎,而外围的板块则十分宏大。
先看一下核心区的板块切分:
文晖、城东新城(还切成了天成与彭埠两个单元)、钱江新城(还切成了上城与江干两个区块,而上城区还切成了近江还南星桥)、钱江新城二期(还分成了江河汇与江湾新城)、艮北新城、申花(其实还分成了庆隆和申花单元)、望江新城、世纪城(还切成了奥体、亚运村、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世纪城东单元等细小的板块或单元)……
很多新城本来就只有几平方公里或十几平方公里,还被进一步细分,罗列出来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特别地琐碎。
而外围板块的规划,基本上都是宏大手笔:
东湖新城、云城、未来科技城、南部卧城、空港新城、大江东、富春湾新城等等,动辄就是50平方公里甚至更大。
如果同比例在卫星图上显示,前者是密密麻麻的建筑,后者完全相反,很多板块空地比建成区要大得多。
这个现象特别值得思考。
核心区的土地珍贵,价值高,这是公认的,但是,如果核心区一直都是这样细碎地切分,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任何一个板块,很快就开发结束了。比如望江新城,从规划出台到现在,也就一瞬间。如果不是后面的土地尚未出让,这个板块早就完成了,就等楼交付了。
2、因为土地珍贵价值高,为了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反而会缓慢开发,就会导致板块短期无进展。典型的就是文晖,板块小,最好的商业给了嘉里,但是不缺钱的嘉里不愿意低价卖房子,于是就熬鹰一样耗着。毕竟,西湖边的嘉里中心十年才开业,文晖要几年,未知。大关的英蓝项目也是如此。
第一种情况考验的是运营主体:如果一个本来就很小的板块搞得太快,很快就没事做了;或者,因为板块小,想努力搞得好一点,条件就会非常高,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另外,板块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很多。。
第二种情况考验的是开发商:如果一个价值可以更高的项目低价卖了,可能再也拿不到好地了,毕竟杭州主城区的好地是真的不多了,昨天的土拍,基本上都是压箱底的好地,但是:热闹是少数人的,其他人什么都没有。
这两种情况融合在一起,就很容易让一个核心区的小板块出道即巅峰。
非核心区的很多区域,幅员辽阔,考验的并不是运营主体的卖地能力,而是系统规划、招商引资、运营和规划的兑现能力。
因为,一个体例宏大的板块,如果规划兑现能力差,蓝图就很容易落空。比如被很多人诟病的南站新城,在南站之外缺乏“新城”的建设和配套的推进,南站新城和萧山城区串联的几条道路也没有修建好,导致进驻这个板块的开发商压力一直很大,购房者也容易失望。
还有比南站新城大很多的空港新城,目前提及的声音也很少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江海之城、东湖新城和云城。这三个新城目前在规划和运营思路上就很清晰:
江海之城以东沙湖为核心,行政中心入驻奠定板块的基础,地铁、天街、宝龙广场等配套先行,再围绕东沙湖逐步向外拓展开发,区域中心的格局已基本成熟。
东湖新城也是这样的思路,从在建的临平北站到临平大道之间,以荷禹路为中轴线,把新城的中心先规划、建设好,有了区域小型CBD的雏形,然后西边布局老板电器等产业,东边东湖路沿线则是居住和浙理工时尚学院形成的文教区。
至于云城,思路就更清晰了:云村、云乡、云城的三级定位,基本已确定了板块的大层级。在此基础上,先全力以赴开发云城核心,将西站、云门、杭腾未来社区、天元公学、超重力实验室、浙大校友总部产业园、地铁、高架、金手指地标等同步推进建设,仿佛织网一般提纲挈领,悉心布局,就等3-5年之后集中交付,云核瞬间就会成为真正的新城。
谋篇布局,需要的是谋全局、谋长远。要从全部的眼光看局部,从长远的眼光看当下,如此,才能真正将荒野变成都市,将无人问津的土地变成万家灯火的祥和。
那么,以非核心区新城的宏观、全局视野来看核心区的新城,如何规划和思考,才能实现长远价值、深度价值的最大化?
我想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是世纪城和市北。萧山主城区之外,最珍贵的土地在市北,而世纪城核心区的奥体一带已经饱和,滨江也没有土地,亟需向腹地延伸。那么,就会形成两条路径:
1、沿着钱塘江延伸,可惜碰到了黑三角的军产用地。
2、向腹地延伸,而市北、宁围都不属于世纪城。
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会碰到问题,怎么办?只能破壁!
但是,军产用地短期破壁很难,就只能向腹地延伸。最好的方式,我的理解是:
将世纪城、亚运村、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宁围和市北全线打通,变成一个全新的大板块大新城,一体化规划和开发,加上市心北路沿线的SKP、各大写字楼带来的产业优势,未来,这里将真正变成江南的高端改善大板块。
第二个,则是钱江新城二期。目前的钱江新城二期价值已从土拍的热度中体现了。但是钱江新城二期有个问题,地块太小,而且东西狭长,没有幅度。
以目前一年7块地的推地速度,钱江新城二期很快也就卖完了。后期怎么办?钱江新城二期作为城市CBD的价值如何最大化?
个人理解,可以直接把艮北新城、九堡沿江到德胜快速路之间甚至城东新城,全部划给钱江新城二期,类似上海黄浦江沿岸,从北外滩、黄浦滨江向徐汇滨江的延伸,或者从浦东向前滩的延伸。
如此以来,钱江新城二期就可以从15年的运营时间来考量目前的钱二、艮北、城东新城、九堡等板块的逻辑关系、发展思路和运营,而不是刚出台规划没多久,板块就面临收官的无奈。
第三个,运河新城。
石祥路以北需要融合,从丁桥、华丰到铁路北站、桃源、运河新城、祥符、勾庄、三墩、崇贤等,都较为分散,而且每个分散的板块都缺少一个中心制高点。
我的理解,如果运河新城来作为整个大区的制高点,是合适的。在中心制高点的基础上,将运河新城、祥符和勾庄合为一体,再以运河沿岸为核心向东西两边辐射,东可以到秋石高架沿线,西可以到三墩、良渚,北可以到崇贤。
石祥路以北的散装局面,需要整合为一体,才能真正提升。否则,各自为阵,而且都是小板块,都是短期开发就会结束,谁又肯为别人做嫁衣呢?谁又会真正目光长远地去思考一个小板块、甚至是一个能级不高的板块的深远布局呢?
从小杭州到大杭州,从小规划到大规划,杭州需要迈过这一步。
一家之言,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