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不过是经历了雨过初晴,定风波,苏轼感

来源:沙湖 时间:2023/2/20

导语:人生的困苦坎坷终究如过眼云烟,你看到的是风雨,我参透的是人生!

苏轼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鲜有人及,但是他的一生历经了艰难坎坷。宋元丰年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在这里,苏轼有了东坡居士的雅号,更难能可贵的是,苏轼的思想和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一次出游醉酒遇雨,苏轼写下了这篇旷达潇洒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词的开篇便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暴雨骤至,穿林打叶的狂风骤雨的画面,一般人遇到了这么大的雨,第一时间反应便是避雨。所以词人在小序中也写到,同行之人都非常狼狈。但是我们的苏子却是大大异于旁人,词中的“莫听”展现了他不一样的心情。他是在大雨之中驻着竹杖踏着草鞋且吟且啸,轻快前行,端的是坦然自若。

可能同行之人见苏子如此特立独行,肯定会因为惊奇而询问。苏子一如既往的洒脱,着些许风雨有什么好怕的,这不过是小事情,全然没感到淋漓之苦的状态,令人敬佩不已。

料峭山峰

词人在这表面谈的是风雨,其实是指人生中的坎坷。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为“乌台诗案”几近被人迫害致死,后来因为友人的营救才勉强保住一条性命,但是自己是仕途生涯也宣告结束。现如今在黄州当团练副使,没有任何实权。这眼前的风雨有如何能够和自己仕途中的波澜壮阔相相提并论呢?所以,不是拥有人生大智慧,大阅历之人说不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言壮语!

一蓑烟雨

词的下片写雨后天晴,此时骤雨初歇,寒风料峭,夕阳斜照,词人酒意全无,变得更加清醒,也变得更加平静。词人看到的是初晴的阳光仿佛在迎接自己,其实词人是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回首向来萧瑟处”其实是词人对过往人生的回顾,仕途的黑暗曾经让词人疲惫不堪,但是生活依旧要继续,人生不能够总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之中。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人生很有特点,在他入世的时候,就会用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积极济世。而遭遇挫折的时候,便会用道家的老庄思想开导自己。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歇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便是反应作者遁世归隐的想法。事实上,苏轼被贬之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和家人在黄冈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时而笑傲山林,时而纵情山水。

纵情山水

这首《定风波》其实是苏轼心灵和人生经历的艺术投影。苏子从写景抒情,作者独特的胸怀,富有哲理的人生观,坦然面对人生坎坷的从容都在游览遇雨这件小事中体现出来。也难怪清代文学家郑文焯评价到: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忠武,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