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聊聊苏轼对

来源:沙湖 时间:2022/9/15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都说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江湖浩瀚,然众多文人墨客或仍深处江湖饮酒作诗,或归隐林间不问世事。但不论如何他们的故事却在一直永存江湖之中,他们的作品也为人们所世代传讼。中国自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而苏轼在我的心中却是各独特的存在,通过其诗词作品结识他,品析其诗词作品而仰慕他,感悟其文风内涵而被其超脱荡然的处世态度所深深吸引。

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我最喜欢的苏轼所作之词——《定风波》,走进苏轼的世界,解读苏轼的故事,感悟其旷达豪放的精神,品味其人生信

一、苏轼的旷达从何体现?

众所周知,苏轼这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这一路走来不可不谓艰难,而其内心所饱受的精神苦痛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感悟的。但尽管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又如何,只要活的自在,过的潇洒,人生又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呢。有人曾说,“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事”。我想确实如此,因为我每次在失意之时就会反复诵读苏轼的诗词,慢慢的似乎心中的乌云也渐渐消散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若总是那么轻易就受挫,那么又如何有勇气去走好未来的长远道路呢。

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言——“也无风雨也无晴”心中想明白了,一切都看开了,自然也就旷达了,一切也就雨过天晴了。也正应了苏轼所言“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1.《定风波》的创作背景

纵观苏轼的一生,众人皆知其所表现的都是在顺境时淡泊,在逆境时从容。而在苏轼创下这为世人所歌颂的,最能体现苏轼旷达风格的作品前。其所遭受的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的折磨都是非人的,此刻的他饱受凄苦、恐悸、孤独、苦闷纠缠。这些消极的情绪一一将其淹没。但好在他能从中挣脱,找回生活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至此,他开始经常出入佛寺道观,经常一个人策杖江边,踽踽独行。我想,此时的苏轼是否如唐代王维一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呢?也是,人生处处有风景,当苦闷不知何处为出处时,不妨出去走走,看天上云卷云舒,看水流哗哗而过,这也不失为一种风趣。很多时候,人一旦融入自然,往往最容易进入忘我的境界,苏轼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旷达的胸襟,显然与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很大的相关性。

仕途之路坎坷,那不妨走入江湖,做个潇洒自由的苏轼。来到黄州苏轼已然能将所有消极情绪化为

“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欲村酒醉后,曳杖放脚,不知远近,亦旷然天真,与武林旧游。未见议优劣也”了。

而这也为其写下《定风波》奠定基础,其一贯旷达、脱俗的性格和修养也由此表现的淋漓尽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了,谁怕呢?

2.外儒内佛思想对苏轼的影响

可以说被贬于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一大重要转折点。此时深受重创的苏轼已看破世俗,对于生死、荣辱、功名权利的都看的很淡,而这也与其受佛理禅有很大的相关。再加上其自身的乐观豁达,对人看事都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诗意追求,他一直保持着以儒家的忠义思想来进行自励自勉。由此看来,此时的苏轼已然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既有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所咋,又融汇佛、道的看淡一切的旷达胸襟。这场磨难使得苏轼重新看待出世入世问题,重新对自身进行剖析反省,是苏轼正真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此客的苏轼正如一直欲火的凤凰,在黄州得以起死回生,重新领悟人生的真谛。“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道出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透过《定风波》看苏轼的词风和人格

《定风波》这首词本事苏轼第一件小事的感概之作,但从词中内涵和纵观苏轼的人生经历来看。显然这首词并非苏轼单纯的对一事件的感慨兴起之作,其中所蕴含的是苏轼对其自身前半生所经受的风波曲折的自我反省,更是其通过自然所获得的大彻大悟。

沙湖道中遇雨,一行之人都在风雨的侵扰下,狼狈不堪,四处躲避。其中有人或哀叹或抱怨,能从容不迫,泰然处之的能有几人?但苏轼是如此的,此时的苏轼在经历了前期的风浪后,已然能够十分坦然的直面人生的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便直接将其对人生路上所能遇到的风风雨雨的坦荡自若的态度显露出来。而词中的结尾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句可谓是包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不仅道出了苏轼对大自然微妙的变化所获得的顿悟和醒悟:自然界的雨晴再寻常不过,毫无差别,而相对于在政坛上所受的风波又何足挂齿。

三、从《定风波》中看苏轼的人生态度

若要细致研究讨论,我们能够看出苏轼对于人生价值的取向是多元化的。从其诗中的人生感悟中能明显感受出其对积极入世和消极出世的矛盾。但从《定风波》来看,我们确实能从中深刻体会出苏轼在面对人生挫折时所表现出了潇洒从容,与其旷达自在。走进词中情境,你是否看见穿着草鞋,拄着拐杖在雨幕中一面吟诗一面悠然前行的苏轼,这漫天的风雨似乎与他毫无瓜葛,他并非走在雨幕中,而是走在自我的境界里,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对他造成丝毫的影响。

从“穿林打叶”可知,当时的雨确实很大,但随后的“吟啸且徐行”则显示出词人的悠然自得,似乎此刻并非是阴雨连连,而是晴空万里。在外物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而对于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反应,只是当时人们的心态不同罢了。

“一生烟雨任平生”语出《渔歌子》:“青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思便为面对人生所遇的风风雨雨,只要有一件蓑衣旧够了。

而苏轼道出“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其对人生的最终态度。经历过浴火重生的苏轼,已然没有什么风雨能够再将其撼动,处世从容,安然淡定。

结语:

总而言之,苏轼在经历过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宦海沉浮的情况下,仍保持有无比的旷达胸襟,并将其旷达、从容、洒脱的精神通过诗词作品展现出来,在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中都是不可多得的。读古人之诗词,品其中之内涵。苏轼从其作品中给我们所传达的处世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学习。世事无常,唯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容看待,才能更好的走好脚下之路,未来之路。如苏轼这般,也无风雨也无晴。

参考文献: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苏轼的旷达人生研究》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对待挫折的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