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优势 >> 正文 >> 正文

苏东坡我有竹杖芒鞋,何惧烟雨飘摇

来源:沙湖 时间:2022/9/1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曾在《中国诗词大会》被很多人提过的《定风波》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首名作,这首也是我极喜爱的词。这首词就是在苏轼“乌台诗案”幸免于难后被贬黄州时所写的。词的前面还有一段小序告诉我们写这首词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意思是说,3月7日这一天,苏轼在去沙湖的路上遇到下雨,“沙湖”就是在离黄州不远的地方。在这里,本来是带着雨具行路的,但是半路上以为不需要,就让人给带走了。没想到后来竟然下了雨,同行的人一下子都乱套了“哎呀,我被雨淋湿了。”“哎呀,去哪里躲躲雨吧!”都是很狼狈的样子,可苏轼不这么想,他想“反正不管怎样,雨都会落到我身上来,那我还躲避什么呢。不如放轻松,任雨滴来敲打吧。”这样想着,就挺起胸膛,继续前行。这是序里说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我们不得不说,这就是苏轼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别人遇到下雨都想:哎呀,倒霉!苏轼觉得既然躲避不过,索性坦然面对。这就是苏轼的豁达。没想到,过一会,就雨过天晴了。他又想到自己过去遭受的事情,“故作此”,就把这件事写成了词。

超脱的人生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说雨滴穿过树林打在枝叶上,声音很响,雨滴很重,但是你不要害怕。“何妨吟啸且徐行”,害怕也没有什么用,雨还是会落在身上的,既然如此,那不妨放开喉咙吟唱着,从容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竹杖,穿着草编的鞋,简装轻便,胜过骑马,淋雨这样的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身蓑衣,任凭江湖风疾雨骤,我守的是自己的清静。

他说的是下雨的这件事吗?不仅仅是的,我们刚才在小序中说到,他也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处境,于是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说的实际是,不论外界有多少打击,我都可以承受,我要做内心坚持的事情,就必须经受环境的摧残。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初春的那种乍暖还寒就叫做“料峭”,那时候的风还是会让人生出寒意。这个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一抬眼,又看见山头的斜阳。“相迎”,说这个太阳是来欢迎他的,这当然是一种拟人的说法,但对苏轼来说,经历了苦难之后,看到阳光,哪怕是斜照在身上,也是能在心里产生温暖的感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向来”就是过去所来的地方,苏轼说,回头看一看过来时所经过的路,泥泞艰难,这说的是刚刚走过的路,也是他过去所经受的打击与苦难。他说,我现在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那是我心里的目标,是我一生追求的想要去的那个地方,过去的折磨不算什么,未来可能会有的温暖幸福也不算什么,都不能影响我心中所笃定的方向。风雨和晴天都是外境的变化,而我,只是我,我已经从这些事情中超脱了。

处艰险而不狼狈

这首词中,最让人钦佩的正是苏轼这种超脱的人生境界。那么,到底发生了怎样艰险的事情,让后世那么多人都能从词中感受到苏轼不一样的人生境界呢?这,不得不说回前面所提到的“乌台诗案”了。

苏轼当时是文坛大咖,更是国民超级偶像。那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他同时也收获了好多粉丝,当时的皇帝也是其中之一呢!只是后来,苏轼的人生就越来越坎坷了。当时神宗皇帝一心想要“变法”,而变法又让百姓生活更加艰难,苏轼于是就把看到的变法困境写在诗词里,写在与朋友的通信中。

有一次,朝廷里的一位官员就把苏轼写的一首诗报给了皇上,说苏轼在诗里反对变法,这是诽谤朝政。后来又因为苏轼不愿意配合新政的实施,让皇上很生气,于是皇上决定要查苏轼的诗作,看看到底有没有反对新政的内容,这一查,就让苏轼吃了大苦了。“乌台诗案”最后的结果就是苏轼被贬到了黄州,这个结果算是幸免于难,但审讯期间的苦难折磨,实在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正是如此,当我听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时,总是会在脑中有一个江湖侠客的身影,风雨飘摇中,他迎风冒雨而行,一身尽是潇洒!

他是文豪吗?

在我心里,他也是侠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