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汉口的黄孝河明渠永旺段改造施工已基本完工,河边的步道建好,路灯也安装上了。
原来,黄孝河真的是一条河,只不过流入了地下,而现在武汉人又让它回来了。
之前工作在西北湖,就常常听到公交报站“青年路机场河到了”,但“机场河”我是一直没见过。下了公交到黄孝西路上班,也总是疑惑它和不远处的黄孝北路、黄孝河路里的“黄孝”是什么。
借着这个新闻,问了朋友,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里确实有机场河和黄孝河。机场河因为靠近王家墩机场而得名,朋友小时候还在旁边的河沟里捞过小龙虾。而在更早的清末时期,黄孝河一直延伸到六渡桥附近,人们可以在六渡桥坐着小船去黄陂、孝感。
今年夏天长江水位走低,两岸江滩边一些“小溪”浮出水面。摄影师们通过特殊的机位加慢门手法拍出一张张大片,一旁游玩的居民则在“溪边”看热闹,并好奇发问:这到底是啥?
其实长江两岸有很多这样的“小溪”,它们是城区雨水、河湖水的排水口。
??青山江滩的白塔下,可以看到三个排水口紧挨在一起
比如洪山区杨泗港大桥下的排水口,规模在武汉数一数二。大的那个排水口宽达75米,我们目前能看到正在排水的是旁边的小排水口。它们主要负责把南湖片区的水排到长江中。
二七长江大桥下也有排水口,沙湖、东湖的水可以通过罗家港流到这里排到长江。如果去汉口江滩玩,可以看看靠近江汉门的岸边,那里也有一个排水口,只不过它的水比较少,不太引起注意。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汇入长江的“小溪”确实难得一见。
平时长江水位比较高,这些排水口被淹没,大家基本看不到,直到枯水期它们才露出来。那它们为啥都在地下呢?通过地表的河流、水渠直接流到江里不行吗?
这些排水口及暗渠(地下箱涵、管涵)的功能是收集城区的雨水、湖水等,然后排到江里,避免城市内涝。
??杨泗港大桥下,画面左侧就是一个大排水口
流过屋顶、地面,冲刷了树木、汽车,城区的雨水往往不那么干净,有时还混合了污水,时间一长便散发出异味。人们干脆把水渠盖起来,并对雨水、污水进行分类处理。
另一方面,地上的水渠也会把城区分割开,占用寸土寸金的土地或影响交通。所以埋入地下,做成箱涵、管涵的形式是城区排水的普遍选择。
??建设大道穿行在机器荡子和西北湖之间,路面下是安然流淌的黄孝河暗渠
不止这些排水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默默流淌的“河流”(下水道)。西北湖附近的黄孝河、机场河就是两条只闻其名的“地下河”,40多年前它们都还是在地面流淌的。
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市发展,机场河与黄孝河先后被改造成了地下暗渠。
黄孝河流到了建设大道与黄孝河路下面,机场河则藏身于青年路与常青路下,要看它们只能到二环甚至三环外了。
虽然少见,但地下确实有一个庞大的下水管网来保证城市的干爽。
我们常常在一些电影里看到,主角在国外城市宽敞的下水道里轻松穿行,其实武汉的主干下水道也十分庞大。
30多年前修建的机场河箱涵剖面就达到3.4米×2.7米,而通水不久的夹套河骨干排水箱涵,剖面宽6米高4米,别说走人,通行大货车都绰绰有余。下次朱一龙或许可以回武汉拍个下水道急速飙车的戏。
当然,下水道要发挥作用,还要靠大大小小的泵站。夏天长江水位高涨,有时甚至比城区地面还高。路上的积水流到下水道后,没法直接流到江里,这时就需要泵站抽水了。
黄孝河的尽头是亚洲最大的城市排水泵站后湖泵站,机场河的尽头是常青泵站,杨泗港大桥下的排水口连接的则是江南泵站。
正是这些泵站与排水口让夏天的武汉不再“看海”。
作为汉口居民,时常羡慕光谷的朋友。他家楼下就是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每天下班后回家路上可以在豹子溪边遛个弯、跑个步,轻松惬意。
城市在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希望在城市里亲近自然,在家门口看见美美的绿水青山。于是,把溪流请回城市、把暗渠请回地面、让江湖水循环流动逐渐成为共识。
所以20年来,武汉不仅把江滩打造成大家的亲水平台,把一众湖泊装扮得秀美迷人,还把清澈溪流引入城市。汉阳的“六湖连通”工程及武昌的“大东湖水网”工程,把武汉的湖泊江河连在一起,也把溪水潺潺的宜人风景嵌入城区。
连接东湖和沙湖的楚河边,流光溢彩的汉街繁华浪漫。琴断口小河、青山港摆脱了黑臭水体,处处鸟语花香、清风拂面,当选武汉市年“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巡司河的活水公园依河而建,河里水草丰茂,岸边绿意盎然。
除了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光谷还依托新月溪、龙山溪、九峰溪等修建了一系列水景公园,几乎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让这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
//
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在家门前的小河边,抓螃蟹、钓虾子、观察水鸟……上学后离开家乡,也离开了那条小河。
如今散步在武汉,再次遇见穿城而过的小河,潺潺流动的小溪,是一件幸事。
参考文献:
[1]吴世纬.略论武汉新区六湖连通工程..[2]江南泵站13天可抽干汤逊湖.长江日报,.07.08.[3]武汉15个美丽河湖实至名归.长江日报,.03.22.[4]南湖排水通道全线具备通水能力.长江日报,.05.21.[5]郑清.水网连通工程对大东湖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研究.三峡大学,.[6]武汉市江汉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汉区志.武汉:武汉出版社,.[7]人民日报:武汉最大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工程投用.武汉市水务局,.09.27.*文旅君提示:请广大市民朋友做好个人防护,继续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文明用餐,注意咳嗽礼仪。严格遵守“六必”防控措施(即口罩必戴、体温必测、场所码必扫、健康码必亮、大数据行程码必示、核酸阴性证明必查)。
编辑|王朝阳
摄影|Mr杰/黄大头/iXzKi/path/王朝阳
设计|小麦
本文转自: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