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资源 >> 正文 >> 正文

苏轼的豁达人生看贤母程夫人如何教子

来源:沙湖 时间:2023/2/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年)春,当时苏轼是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大意为: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一生赋有传奇色彩,其所留下的诗文被人们传颂千古,他所取得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与其母亲从小的教育不无关系。

苏东坡小时候,父亲苏洵专于读书,时长出门游历,他的启蒙教育基本上是他母亲程夫人教导的。8岁的时候父亲进京赶考。落第之后,到江淮一带游历,这段期间内,家中发生一件事,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与苏辙为他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有记载。程夫人教孩子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贪婪,纳贿,勒索,滥捕无辜,是经常有的。因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小人,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落,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当时学者与太学生辈,在朝廷圣旨颁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而程夫人教儿子读的就是《范滂传》

程夫人教子,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对于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并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有两件寓意深刻的事,可以说影响了苏轼的一生。这两件事,苏轼都有记载。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和《异鹊》诗中记叙到:小时候自家的书房、院落中,竹柏丛生,杂花满院。美丽的桐花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主人和睦相处,巢穴低得可随手拿到。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只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在苏轼兄弟的救护下,小鸟也未能幸免。苏轼手捧血淋淋的小鸟不知所措。小伙伴中有的吵着要烤来吃。这时,程夫人来了,当问明情况,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件事让苏轼终身难忘。

另一件事,家里搬进纱縠行新居不久,便发现前人埋藏的一坛金银,这意外之财对一般人来讲都会高兴得不得了,可程夫人却叫人重新埋好,并把土夯得严严实实。并用此事教育启发苏轼兄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非份之财,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这是做人的准则。这在苏轼《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曾提到。

正是程夫人教导,铸就了苏轼兄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说苏轼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就,与他母亲言传声教有很大的关系。

从小在孩子心里帮他埋下一颗种子,并且传递给他正确的价值观,这颗种子迟早会发芽。即使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他的人生也不至于很糟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