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写的《定风波》,创作于他被贬黄州之时。“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中的低谷,他甚至想到过自杀。最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留下一条命。经历这么多,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苦痛、压抑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他因文学创作而获罪,曾经想到过就此搁笔。黄州的山山水水抚慰了苏轼的内心,让他开始学会放下过往,重新开始。
《定风波》有一段“序言”,介绍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初春时节,苏轼一行人等在黄州附近的沙湖遇到大雨。由于大家没带雨具,都被淋得很惨。别人纷纷抱怨突如其来的大雨,唯有苏轼坦然面对。不一会儿,雨过天晴,苏轼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是啊,人生的狂风暴雨都没有打倒苏轼,自然界的春风春雨怎么会“打倒”他呢!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苏东坡啊!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自然的风雨,以此比喻他在仕途上的沉浮起落。从这首词中,已经可以看出来,苏轼恢复了活力,他不受风雨侵扰,一边长啸一边从容慢行。一路走下去吧,风风雨雨必将过去。不要怕,人生还有大把好时光。“一蓑烟雨任平生”,那个豪迈超脱的苏轼又回来了。
这首词的下阕继续抒发苏轼的真实感想,进而让大家看到他的真实状态。“微冷”、“萧瑟”、“归去”,不要被这些情绪低落的话所迷惑,苏轼想要表达的是乐而忘忧。只要雨过天晴,哪怕是落日的余晖也能给人带来温暖。人生要经历千百种滋味,最后才能学会坦然面对。随心、随性,把一切坎坷挫折都当成“小打小闹”,就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看到这里,忽然想到了范仲淹说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苏轼对佛家思想有过深入研究,他有一个好朋友叫佛印,他们常常在一起参禅论道。在这首词中,流露出苏轼“佛系”的一面。对他而言,只要他自己想明白了,那么一切都没有悲喜之分,他已经进入到平静面对一切的境界。内外的侵扰已经无法撼动他,他要追求旷达逍遥的生活。用“大彻大悟”来形容此时的苏轼,应该是恰当的。
在坎坷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自然界的风雨让苏轼学会了无畏荣辱。后来苏轼又被贬到了更边远的地区,他依然用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一切。如果用通俗的说法解释这一句,那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拓展阅读
被载入史册的老实人,明山宾
诗、书、画,虽然殊途,但却关系紧密
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的学术思想
既是纪传体通史,也是百科全书,这样的古籍你知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