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图片 >> 正文 >> 正文

雨人生在世,哪能时时处处风调雨顺

来源:沙湖 时间:2022/9/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苏轼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定风波》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的前面,有一小段文字,说明了写作背景:“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雨,如果他也像同行者一样“狼狈逃窜”,如果他没有在这场雨中“潇洒走一回”,也就没有这首词。唐代张志和写过一首《渔歌子》,其中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句子,情况可能与苏轼类似,但显然,张志和写的不是自己,而且那个渔翁还有雨具,头上有“青箬笠”,身上有“绿蓑衣”。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则是“山头斜照却相迎”。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说文解字》:“雨,水从云下也。一像天,冂(jiōnɡ)像云,水零其间也。”雨有多种形态,毛毛细雨,绵绵阴雨,滂沱大雨。而且,也不是所有的雨都“知时节”。雨下在不对的地方,下在不对的时间,有时就会让人扫兴,甚至让人沮丧。

“雨”因此具有了双重身份,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尤其是雨和风连在一起的时候。风,雨,风雨,风风雨雨,可能都是一种暗示。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有“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雨都代表着一种情绪。

人生在世,哪能时时处处风和日丽、风调雨顺。雨来了,可以躲,但有时是无处可躲;风来了,可以避,但有时是无处可避。经风雨,如同见世面,有时得稍微主动一些,甚至得有意为之。雨中漫步是一种经历,栉风沐雨何尝不是一种经历呢?苏轼精彩的《定风波》词是这样来的,苏轼精彩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来的。

(尚之)

编校:米媛审核:王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