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图片 >> 正文 >> 正文

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来源:沙湖 时间:2022/8/13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公元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乌台的黑狱从此成为苏东坡的精神炼狱。在被关押了一百三十天后,苏东坡踏上了被贬黄州的路途。

十一世纪,黄州是一片萧索之地。一条古老的驿道连接着荒凉的黄州与外界。黄州给了苏东坡一个喘息的机会,让他慢慢适应眼前的黑暗。

贬官到黄州对苏东坡打击很大,因为之前他没有这样的遭遇,顺风顺水。

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间小屋借给了苏东坡。苏东坡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自从被贬到黄州,平生亲友,没有人写来一封信,即使我写信给他们,也收不到任何回复。”孤寂之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黄庭坚对这首词有题跋,“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种种的困惑,让苏东坡开始在道家和佛家中寻找智慧。离定慧寺不远有一座安国寺,他能听到传到的晨钟暮鼓。每隔一两天,他就去安国寺静坐参禅,他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的观照与反省。面对逆境,他变得更加坦然,少了很多焦虑。试着去吸收,而不是让环境吞噬了自己。

拥有了完整的自我,才能最终面对整个世界。

苏东坡一点点摆脱了内心的困惑,但生活的困境却对他步步紧逼。他被安置到黄州,没有薪水,没有收入,只有一个挂名的官职。此时的家眷已来到黄州与他相聚。量入为出,用有限的积蓄把日子过下去。一个被皇帝和世人称颂的大学者,落到这个地步,是非常痛苦的。

苏东坡有一个朋友,马梦得。当苏东坡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马梦得千里迢迢赶来,与苏东坡同甘同苦。马梦得出面找徐君猷,说明苏东坡家里非常的困难,能不能给些地让其耕种。徐君猷答应下来,把黄州城内原来的一个废弃了的五十亩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地耕种。

对于这块地,苏东坡一见倾心,这块无名高地,因为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己自称为东坡居士。为了活下去,他去劳动,他去躬耕,他认为很快乐,因为他有理想,有抱负。

公元年,苏东坡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荒地布满荆棘瓦砾,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掉枯草。荒地上露出一口暗井,灌溉的问题迎刃而解。苏东坡选择种植对土地没有高要求的大麦。

苏东坡买来一头牛,还有锄头、镰刀等农具,那是一个农民的纸墨笔砚,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求生。

《东坡八首(并叙)》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李公择也。)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十亩竹,无时客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従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马生本穷士,従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当苏东坡在田里劳作时,一个农夫跑来告诉他:若想丰收,得让牛羊啃一些麦苗,如果麦苗长得太好,把肥力拔得太多,第二年就长不好了。苏东坡按照老农的话去做了。在曾经的荆棘瓦砾之上,苏东坡一家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季节。

《李白仙诗卷》和《寒食帖》并列为苏东坡非常重要的两件书法作品。与李白相同,苏东坡也被后人称为“坡仙”。不同的是,苏东坡追求的不是一走了之、飘然成仙,而是用人间的温暖排解心中的苦闷。

苏东坡带有强烈的人间色彩,走到一个地方,用自己内心的宁静照亮周围,他会去发现乐趣、发现生活。

有时,苏东坡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笑。他在努力地营造一种氛围,能够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些。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讲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东坡却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他的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苏东坡时代,官府严禁宰牛,严禁半夜十二点以后进城。苏东坡不以为然,与朋友们屡屡犯禁。

一次,有朋友在城外“东坡”喝酒,一小伙子家门牛病死,被他们烤肉吃。喝得酩酊大醉,城门都关了门,回不了家。半夜爬墙回来。在黄州,他就是一个农民,他努力地把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拯救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和这些百姓割裂开来。

黄冈歧亭杏花村,是苏东坡老友陈慥(陈公弼之子)隐居之处。苏东坡与陈公弼合不来,但是和陈慥很投缘。谪居黄州的五年间,苏东坡经常到陈慥家做客。陈慥就是陈季常。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谈空说有夜不眠。苏东坡与陈慥谈佛法,常常一夜无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陈慥的老婆大喝一声,“还不睡觉!”,陈慥吓得拐杖都掉到地上。河东狮吼,这是好朋友之间的调侃。

苏东坡是个很有趣的人。

苏东坡常与继连和尚下棋,有一次下到很晚,苏东坡肚子饿了。大师吩咐一个小和尚去做吃的。小和尚发现还有碗干了的剩面条。小和尚把剩面放在小麻油里,灶膛里烧火。小和尚打了个盹,当饥肠辘辘的苏东坡到厨房查看时,锅里的干面已炸成糊状,他饶有兴趣地品尝,觉得非常好吃。吃完之后,苏东坡到街上的糕点作坊,告之老板做的方法,于是“东坡饼”发明了。

身处贫困,却始终能把生活过得生趣盎然。苏东坡做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己的逆境给文明创造了一笔财富。他凭借自己的个性,消解在黄州的苦闷,把这次贬谪当作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书写自己的方式,探索新的思考自己的方式。

日暮时分,劳作归来。过城门时,士卒都知道这位老农是一个大诗人,但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沦落至此,有时还开起玩笑。苏东坡泰然处之,笑而不语。他乐得接受这种平凡的生活。能上能下,做一个不被人知的人,也能做出一番境界。

此时的苏东坡渐渐远离忧愤,早年作品中的讽刺和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黄州之前的作品卓越、机智,展现出毋庸置疑的才华。但,作为一个人,一个诗人,一个哲人,黄州之前的他还没有成熟。黄州的经历对于苏东坡而言,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

城外的东坡,毕竟是官地,担心被官府收回。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他前往沙湖准备购买一块自己的土地。去沙湖的路上,下雨了。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东坡时在黄州,此词乃写途中遇雨之事。中途遇雨,事极寻常,东坡却能于此寻常事故中写出其平生学养。盖有学养之人,随时随地,皆能表现出忧乐两忘之胸怀。东坡一生政治上之遭遇,极为波动,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越大,声誉越高。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养,临事能坚定,然后可得此效果也。

这是苏东坡在黄州五年间,他自我突围的一个政治宣言,他告诉世人,他自我突破出来了,实现了自我超越。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假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大不同。

傅藻《东坡纪年录》:“元丰五年壬戌(年),公在黄州。七月,既望,泛舟于赤壁之下,作《赤壁赋》,又怀古作,《念奴娇》。”

《前赤壁赋》写秋水,《后赤壁赋》重点描绘初冬山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直抒胸臆,是关于雄心壮志的倾诉,关于成败皆空的感叹。惊涛拍岸,世事更迭,人世变迁。

豪迈赋诗的曹操、雄姿英发的周瑜,荡然无存,只有江、月、木、石,千年不易。

湖北江汉之间称赤壁的有五个地方:蒲圻县赤壁山、武昌县赤矶山、汉阳县西南临漳山南峰、汉川县城西的赤壁草市、黄州城西的赤鼻矶。

三国赤壁在鄂州蒲圻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此处所写的赤壁是黄州赤壁。

苏东坡的《东坡志林》卷四《赤壁洞穴》:“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

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传奇。

宋代不是隐逸的时代,知识分子在宋代面对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政治舞台。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北宋最优秀的士大夫始终都知道要约束皇帝,要帮助皇帝成为圣君。

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意于词的创作,在当时的他看来,唯有帮助圣上成为明君的策论,才是文章的正道。他对王安石变法、对科举改革有一些独特认识,想让皇帝接受,以此来改造这个世界。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开始了词的创作。他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词不为朝廷,也不为帝王而写,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

词原本不是文章的一种体式,而是唱歌的歌词,把文字填到乐谱中。当时,词坛最活跃的是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词被广为传唱。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被正统文坛轻视,到了苏东坡这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言志与载道的文学形式。

苏东坡用歌词来写自己的内心的理想志意,用作诗的方式来写词。他抛弃了代言体,使用了“我”字。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苏东坡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岸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吹剑续录》记载,苏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就问幕士,“我词比柳七何如?”幕士回答他:“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但正是这种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仍旧能保持一份自有天真,在豪迈的词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细腻之笔。

他可以写历史,如《念奴娇》,可以写兄弟之情,如《水调歌头》,可以写夫妻之情,如《江城子》。他改变了词的题材,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入词。

人们喜欢苏东坡的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魄时仍怡然自得,对生活充满了爱和眷念,会发现生活。

《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公元年,七月十六日,苏东坡与几位好友,泛一叶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江山如画,明月当空,吃着江里的鱼,喝着酒,扣弦而长啸。人世间的所有喧嚣都退场了,只剩下了月光水色、临江独立的赤壁。

酒过三巡,道士杨世昌的吹起了长箫,箫声如泣如诉,苏东坡不禁黯然神伤。杨世昌说,时光是如此的美好,只可惜,人生太短暂了,若能长久地拥有这样的清风明月该多好。

面对朋友的伤感,苏东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接受人生命的短暂与有限,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唯有江山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他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上的永恒呢。

苏东坡的话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又开始举杯畅饮。夜色越来越深,大家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色大亮。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写完《前赤壁赋》的三个月后,苏东坡再一次夜游赤壁。苏东坡独自一人,登上赤壁高崖,对着夜空长啸一声,期望大自然能回应他。他回到船上,任小舟在大江中随波逐流。时近半夜,举目望去,四面茫然,一只孤独的仙鹤横越大江,长鸣一声后,掠过小舟而去。

回来后晚上做梦,梦见一位道士问他游玩的是否快乐。苏东坡问道士的名字,道士并不回答。苏东坡恍然大悟,那只横越大江的仙鹤,莫非就是眼前的道士。苏东坡惊醒,打开门窗。除了清朗的月光,什么也没有。

不知道蝴蝶梦见了庄周,还是庄周梦见了蝴蝶。同样,不知道仙鹤是道士,还是道士就是仙鹤。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东坡之后,赤壁成了很流行的主题。中国文人在低潮时代,理想不可磨灭。千年以来,一切都成过眼烟云,只有赤壁留了下来,坚韧如此。

黄州的这段岁月里,苏东坡的文学和艺术创作达到了黄金期。公元年,他的诗词、散文、书法都能达到傲视千年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另一种补偿。

一个深秋的夜里,苏东坡与朋友畅饮,酒醒复醉,归来已是三更天。家里的仆人已睡,敲门无人应。苏东坡来到江边,听着江水声,心底酝酿出一首词。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波涛像他的内心一样,翻滚不已。这首《临江仙》在城中传开,有人说苏东坡走了。太守徐君徐君猷有看守他的义务,他急匆匆赶往苏东坡家,苏东坡正在床上睡大觉。

“江海寄余生”是他的一种梦想,他一直生活在当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