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发展 >> 正文 >> 正文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

来源:沙湖 时间:2025/4/9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佳作欣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元丰五年三月作于黄州。作者贬与黄州已两年,很喜爱这里的风土人情,故于此时去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田,准备终老于此,行前未带雨具,沙湖道中遇雨。当大雨骤降,多少人手足无措;多少人四散奔跑;多少人因淋雨心头起火;包括作者同行的朋友在内。唯有作者对此视而不见,置若无闻,独自在飘摇的烟雨中吟啸徐行。何以如此?因为“飘风不终日,骤雨不终朝”。没有永远不停的雨,没有跨越不过的坎。所以他说“潇潇风雨有何可怕?平生一路走来,带着一身烟雨,我也能泰然处之。”料峭春风吹过,作者酒意渐醒。刚感到微微寒冷,山头晚照又将他温暖相迎。回头看看那所刚刚经过的凄冷萧瑟之处,然后淡然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本来途中遇雨本是寻常之事,但作者通过遇雨塑造出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不同于“枝上柳绵吹又少”的缠绵;不同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消沉;也不同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正是这种精神一直支撑着作者栉风沐雨走过沙湖遇雨的道路,也走过坎坷不平的漫长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