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该是何其壮观的雨景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第一次知道“雨崩”这个地方,是在网上看到一个在雨崩民宿里发出来的视频。这里的“雨崩”却不是大雨下到崩溃的意思,雨崩在藏语里是“经书”的意思。
透过大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的两岸青山相对出,雪山一片白茫茫,林间云雾缭绕,山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灰蒙蒙的天,正落着大雨,雨水如打落的珍珠,嘀嗒嘀嗒地落在湖水中;溅起的小水花又和雨水融为一体,重新回到湖水中,泛出一层又一层的波纹;层层叠叠的波纹,此起彼伏地,你方停下,我又旋起。
大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它是情人的眼泪?还是春风的抚慰呢?
少年听雨歌楼上
壮年听雨客舟中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小时候很喜欢看雨,老家的房檐是一排排整齐的瓦片,每到下雨天,就会抬起头呆呆地看着从瓦片上滑落下来的雨水,像串珠链似的。
已经忘了当时在做什么,但是却清楚地记得雨声有多么清脆,敲打在花盆上、树叶上、青石板上,滴滴答答。
墙上的青苔因有了雨水的浸润,越发的地墨绿,掉落在门前雨水流成那条小溪里的枯叶,像一片片孤舟,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
长大了爱上烟雨朦胧、阴郁的雨天。
毛毛细雨时何必打伞,不要阻挡那每一滴绵绵细雨来到肩上;磅礴大雨时何需躲在屋檐底下,不妨冲到暴雨中肆意地奔跑一回,让雨水滋润每一寸肌肤。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年,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川东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做幕僚,这一首《巴山夜雨》就是在这里写的。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也给不出具体的时间。仕途不顺,在人屋檐下,前路如何?由不得我自己做主。
川东在巴蜀,巴蜀一带的夜晚总是下雨,在这个连绵不绝的秋天雨夜里,雨水涨满了池塘。
我想快点入睡,便可暂时忘却烦恼,可是嘀嘀嗒嗒的雨声和门缝里穿进来的秋风却让我难以入睡。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你的身边,和你一边剪烛一边诉说过往,诉说今日在巴山这个雨夜里,我如何想你的心情。
戴建业老师在讲解这句诗的时候,说“却话巴山夜雨时”,用现代话说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夫妻团聚,我再告诉你,在巴山这个雨声淅沥的秋夜里,我想你真是想疯了!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时空里,远隔千山万水的恋人,只能通过一纸书信寄托思念。
在这个寂寞的夜里,一个孤寂的人只有雨声相伴,长夜无眠,相思入骨。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个嫉恶如仇的人,看到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总要忍不住的说出来,敢言直谏的性格让他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宋神宗元丰五年(年)三月七日,被贬黄州(现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的苏轼和几位好友去沙湖春游,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去听身边的纷纷扰扰,不妨迎着风雨朝前走去。
卸下了华服车马,两袖清风一身轻松,即使穿着芒鞋,拄着竹杖,走在泥泞的路上,却比骑马还要愉悦。
年少时,谁不想一朝成名天下知,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是满腔的热情,不断地遭受到现实无情的打击,几次欲有所成就而不得,疲惫不堪的心还能继续燃烧吗?
如果这一生注定没有成就,那就披着蓑衣走过这风雨的一生吧。
谁怕?我不曾怕。
风雨总会有停下来的时候,回头看走过的这一路艰辛,也是属于我奋斗过一生的美好光景,即使风雨交加,也是坚韧的美。
剩下的路,坦然地走下去吧
管它大风大雨还是晴空万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