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归去,微冷,谁怕

来源:沙湖 时间:2022/6/22
北京看雀斑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10410/8833873.html
?

摄于年春

如果每天看群,你会觉得熟悉的那个世界已经快碎成片了。但换个角度,疫情也有好处,它撕开了伪装和粉饰,让我们看清了很多东西,看到了人世间真实的美好和丑陋,也让我们思考曾拥有怎样便利的服务。而当那个所熟悉所依赖的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时,我们又该如何快速重塑自己,去适应各种变化。

这个季节,如果你能走出去,那就走到大自然中去,看看树木花草,听鸟语闻花香,那里是因为人少车少变得更美好的世界。如果到不了远方,就好好看看你现在所生活的地方,哪怕只是小区花园;如果走不出房间,那就读诗吧。

?

摄于年春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万法惟心所现,人有时候需要看淡周围环境物质,顽童游戏般地闯入风雨中,感受着它而不是怕它躲避它,自然会生出另一番心境。

?

摄于年春

苏轼一生虽然屡遭贬降,却仍潇洒自得。就像诗中所写:一边料峭春风,一边山头斜照。在寒冷中有温暖,在忧患中有喜悦,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

潇然独觉午窗明,

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佛教劝人“无执”,不被外物所系缚,自然做到宠辱不惊。因为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是我们的心有了分别,才有了世界万象。

人生即使活到岁,和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比起来也很短。但在百岁人生里,已足够久,让人遇到天灾人祸,让人感受爱恨别离,被动地去经历跌宕起伏的生活。又怎样呢?比如苏轼,杭州,黄州,海南,每到一处,无不赋予他生命新的部分。

一不顺就怨天怼人,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着逃离,其实这个世界,哪来完美无缺的彼岸呢?多的只有良莠交织的现实。不如苦中作乐,保持一颗鲜活的心,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此心安处是吾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