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大家中,苏轼是我的最爱,爱他的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他的豁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爱他的孤寂,“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也爱他的豪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东坡的雕塑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苏轼都是当之无愧的全才,能写诗作画,也能下地种田。能饮酒,能酿酒,也能做“东坡肉”。他的一生虽仕途不顺,生活坎坷,但乐观积极,性格直爽,宽厚仁慈的人格魅力,使无数人都被他的魅力所迷倒。
01被贬黄州,每天花销只有一串铜钱,自号“东坡先生”
公元年,苏轼因反对新法,被朝中政敌故意从他的文字中断章取义,所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他也莫须有地被加上了“包藏祸心”“谤讪朝廷”等罪名,遭御史弹劾,在狱中受了两个月的身心折磨,经过多方营救,被免死罪,贬为黄州(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实际上是被人监管在黄州。
刚开始,日子非常艰难,每天的花销都是有规定的,只有一串铜钱,幸亏黄州的长官是他的朋友,特许他在黄州城外的荒地东坡上,开垦种田,自给自足,这也是自号“东坡”的由来。
他虽生性豁达,但从他初到黄州时,给友人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当时因这次打击而惊恐不已的心。在辛勤劳作之中,他寄情大自然,游玩山水,把政治上的不顺化解于山水之中,因此也让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02被雨淋得狼狈,依然潇洒作诗,留下千古名句
在黄州居住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最有名的要数这首《定风波》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沙湖看农田,没想到中途遇到了大雨,雨具已被先行的仆人拿走了,同行之人都被雨淋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雨住天晴,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便,胜过骑马,怕什么!一身蓑衣,也可度过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有些冷,山头的斜阳却正相迎。回首来时,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天晴。
03手拄竹杖,脚穿草鞋,却仍自得其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从身边风景写起,调动我们的五感之一听觉,“穿林打叶声”,描写了雨之大,雨之急。“莫听”虽是对朋友的劝告,也是对自己的暗示,不要在乎外物的好坏与得失。“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对前一句的补充,既然无法改变风雨交加的外部环境,不妨乐在其中,一边放声吟啸,一边漫步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手拄竹杖,脚穿草鞋,苏轼虽狼狈却潇洒雨中行的画面跃然纸上,“轻胜马”也传达出了苏轼当时悠然的心态,即使是便衣简装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我也能自得其乐,胜过骑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二字略带调皮,也是自问自答,“一蓑烟雨”,整个人都暴露在风雨之下,然而又有什么关系,即便整个人生都经历这种风吹雨打,我也不怕,这样的从容,乐观,不畏坎坷的情怀,也是苏轼一生的写照。虽然官场起起伏伏,不断受到打击,他始终让自己不悲不怨,淡定自若,读完之后,我们不免也心生一股豪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别怕,阳光总在风雨后。
04雨歇云散,慕然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写的是雨中的情景,下阙则是雨后天晴的景象。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行了一段时间,酒也被这寒冷的春风吹醒,蓑衣抵不住春寒,凉意阵阵。“山头斜照却相迎”,正巧这斜阳夕照,带来了些许暖意,寒冷中透着一丝温暖,绝望中蕴含着希望。
最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了,既道出了大自然的复杂多变,时雨时晴,这是自然规律,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也道出了苏轼的感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起起落落,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呢?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应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
苏轼被贬黄州,苦不苦?生活肯定是艰难的,然而,在这平淡的生活中,他却能苦中作乐,这种豁达的胸怀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虽写的是日常生活,其实也是影射了他的政治生涯对他的磨难,以及他的人生态度。
晚年他被流放之后,他把最后这三句稍微修改,做了另一首诗《独觉》,“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一直到晚年,他始终秉持着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贯穿一生。
05与佛印互相调侃,有料有趣的灵魂
苏轼毋庸置疑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词人,文学家等等,他的名头可以写好几行,但我觉得他更是一个性情之人,有趣之人,关于他的那些小故事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他和和尚佛印是好友,然而两个人却总是互相调侃,有一次,苏轼和佛印乘船游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苏轼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苏轼一愣,但很快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笑着回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每看到这些,就觉得,这个顽皮的人不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词人,而是和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的人,平凡又有趣的人,怎么能不爱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