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告别贫困走向小康玉林日报

来源:沙湖 时间:2023/2/25
中科公益抗白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过去的五年,是克难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五年,是政策、工作、责任精细落实的五年。

陆川县是21个区定贫困县之一。年年底,通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识别认定,全县共有67个贫困村、户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0.14%。

五年来,陆川县从全局出发,将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五人研判”“五挂作战”“三统三新三化”“双激励”等举措,坚持“四个不摘”,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有效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胜。截至年年底,6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0.14%降至0.14%。

目前,年剩下的3个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全部达到出列标准;预脱贫户人,也已全部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标准。

高位推动决胜脱贫同步小康

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要啃下“硬骨头”,犹如攀登高峰,每前进一步,难度就增添十分,必须持之以恒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一直以来,陆川县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陆川县迅速成立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长,处级领导任下辖专责小组组长,带头履行打赢脱贫攻坚战职责。年以来,全县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65次,听取情况汇报、开展实地调研、作出重要指示、明确具体要求。

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玉林市扶贫开发工作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陆川县“十三五”扶贫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和方案,创新实施“五挂作战”机制,层层压实脱贫责任。

县、镇、村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脱贫攻坚行业责任,真正将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放在心上。每2名县领导全权负责1个乡镇,并以“三张表”为责任载体,实施挂图作战,把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张表”31项指标作为全县精准扶贫作战路线图,将指标要求和完成清单滚动公布,用好通报、评比等激励手段,增强镇村组织的目标责任。将名帮扶干部信息及贫困户的脱贫计划、脱贫时限、具体帮扶措施等内容在贫困户家门口挂牌公布,强化督查监督,增强干部帮扶工作的自觉性。

产业扶贫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土地租金由原来的每亩多元提高到多元。到橘红产业基地干活,每天还可以领到80元的工钱,橘红产业真是我们的摇钱树。”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村民刘韩敏说。

走进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的绿丰橘红产业(核心)示范区,一大片橘红果林布满山坡,枝繁叶茂,农户在清理杂草。在示范区的展示大厅里,橘红干果、橘红含片、橘红茶、橘红膏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充分利用土壤适宜橘红种植优势,近年来,陆川县通过政府主导、企业示范、农户参与,催生了万家种橘红,橘红富万家的工作局面,为推动全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年,陆川橘红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年,“陆橘红”牌橘红果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年,陆川橘红花、陆川橘红片、陆川橘红果三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目前,全县种植橘红6.3万亩,年产量1.3万吨,产值1.04亿元。

“输血”扶得一时,“造血”方能长久。根据本地产业特点,陆川在产业选择上确定了以优质稻、生猪、鸡、橘红、柑橘5个主导特色产业和油茶、木菠萝2个备选产业为重点方向,集聚县内资源,充分利用政策,扎实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不断强化产业“造血”功能。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先种养后补贴”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参与到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使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入,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适当的补助,补助资金最高达00元。

目前,全县已创建自治区级(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个、县级3个、乡级8个。年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3.68%,年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5.71%。年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4.04%。

补上短板乡村风貌换新颜

走进陆川县乌石镇吹塘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图文并茂的手绘墙各具特色。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的新农村美景吸人眼球,流连其间,方觉如今的村容村貌早已“旧貌”变“新颜”,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好,我下一个愿望是想开个农家乐,为来这里观光的客人服务!”吹塘村村民黄宗祥高兴地在自家房前谈起了自己新的“小目标”。他还说,如今基础设施都配套到了农家,公路也开通了,与外界连接更紧密,以后日子会过得更加红火。

近年来,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策略,陆川县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截至目前,全县%农户通过井水、山泉水、自来水等方式实现安全饮水。全县%农户家中接通生活用电,个行政村(社区)%通动力电。全县个行政村(社区)均通村硬化道路,20户以上自然屯通屯道路硬化率达%。

同时,开展“双百工程”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百日攻坚大行动。从年以来共整合多万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县各村委办公场所全部达到平方米以上,打造成为集政务办事大厅、卫生所、养老院、文体中心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村委服务中心,打造了温泉镇官田村、珊罗镇长纳村等一批全县乃至玉林市有影响力的示范村。

搬迁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我在这家公司上班,一个月有0多元收入,对这份工作我感到很满意。”日前,正在广西志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的陆川县珊罗镇安置点搬迁户王晓说。

年以来,陆川县通过危改、修缮加固、易地搬迁等方式,各级资金共投入.94万元,完成危房改造共户,解决农户住房不达标的难题,并完成了自治区下达“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人的任务。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往后难度越大。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

为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陆川县通过引进企业,打造扶贫车间,搭建就业平台,大力推行“车间+企业+搬迁户”就业模式,构建“技能培训+车间带动+外出务工+岗位安置”就业服务体系。协调委托有资质的陆川县海德专修科技学校、玉林市飞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南宁市君雄职业培训学校等3家培训机构,入驻客家春城、珊罗镇、滩面镇等6个安置点,开展烹饪、纺织、电子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建设发展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强的制衣、纺织、电子等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就近上岗就业人,其中搬迁户劳动力56人,每人每月工资1元以上,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开展“送信息送岗位”上门活动及举办搬迁群众就业专场招聘会,引导鼓励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目前搬迁群众外出务工人。

同时,积极开发保洁、巡逻等公益性岗位33个,安置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缺乏的搬迁群众。目前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就业,全县户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了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把住底线实施阳光保障工程

“以前,每到开学都为学费发愁,可今年不同了,通过镇党委、政府的帮扶,学费早就有了着落。”陆川县沙湖镇长沙村未脱贫户刘观林、刘发英两兄妹的父亲早逝,家庭生活无收入,极度困难,沙湖镇党委、政府采取全方位“兜底”教育扶贫,一举解决了两兄妹上学难的问题。

脱贫大计,教育为先。陆川县落实“双线四包”等机制,严抓教育扶贫、控辍保学。目前,无贫困学生辍学。年至年,投入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7.5亿元,建设项目个,建设校舍面积38.7万平方米,增加学位约3.2万个,增加床位约个,极大程度改善了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年至年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受助学生人数,金额.万元。

实施健康扶贫,加大医疗救助,让贫困患者病有所医。陆川县出台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等保障政策,减少贫困户医疗负担。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贫困人员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30种大病贫困患者救治率均达%;贫困户住院费用报销率达90%以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报销80%。

年以来共投入.89万元用于医疗机构标准化和能力建设,目前,全县有3医院,每个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均达到上级要求,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和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任务目标。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陆川县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精神。

回望“十三五”时期,陆川县走过的脱贫攻坚之路,一组组喜人的变动数据、一个个落地的扶贫项目、一项项实在的惠民举措,无不显示出这五年砥砺奋进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即将迎来的伟大历史时刻,陆川全县上下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与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陆川全面小康社会新篇章!

原标题:告别贫困走向小康——“十三五”陆川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综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