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银川,有着不同于表面的内涵

来源:沙湖 时间:2023/1/2

想象中的银川,应该是一个干旱的沙漠城市,去银川也是想感受一下北方沙漠城市。但到了银川,却完全出乎意料,仿佛到了江南水乡。清晨,火车到乌海西后,就上了旅行社的大巴,直奔银川的沙湖景区。想象中,沙湖应该是沙漠中的一个湖泊吧,导游说湖面面积是西湖的二倍,想来周边应该是很大的沙漠了。不到1小时,下了高速,很快就到了进入景区的接线公路,放眼望去,二边都是芦苇,水池,湿地。完全没有沙漠的那种感觉。

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东北。《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寻废。”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一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光的水乡风光。

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农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区了。

银川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原来银川也有这么多隐藏在华丽表面下的景点,看来这段旅程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