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封城后,这个仙桃人冲破层层关卡扎进武汉,

来源:沙湖 时间:2022/10/22

4月8日,武汉解封对于还待在武汉的陶永新来说“总算熬出了头,可回仙桃老家看老娘了。”

待武汉70天,“家”搬了四五次,见识了很多的人事和悲欢,陶永新都有些“麻”了。

他最大的牵挂是93岁的老母亲。

陶永新,49岁,沙湖镇凉亭村人,武汉“封城”后,闯入武汉的仙桃人之一,转运发热病人的“滴滴司机”。

一个“自愿者”,一个小小的传奇,一个偶尔想要“伟大”一下的小人物

冲破重重关卡闯进武汉

1月27日,年初三,寒风冷雨。陶永新瞒了老母亲,驾车离家,一路东行。

他试图说服高速卡口:“我去武汉是为了救人”,还搬出平台给的“证明”,好话说了一箩筐,还是不让走。

国道上卡口更多,他没一点把握,但那时他也不知哪来的胆气:“反正我今天非到武汉不可。”

陶永新以前一直在柳州做煤气生意,近两年,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他怕有个万一,就在武汉跑起了“滴滴”。

两天前,他接到滴滴平台的电话,他的申请获得通过,被录用为武汉社区出行保障志愿者。

武汉“封城”,小区封闭,有辆网约车被招募为居民出行保障用车。陶永新是其中之一。

路上有数不清的卡点。每过一处,工作人员查验、登记,告诉他,只能放他“进”,不能“出”。他一个劲地点头。他也意识到,层层关卡,已经回不去了。

下午五点多,他一头扎进武汉城。但此时,平台却告诉他,社区保障车已招满,不需要人了。费了那么多周折,大老远跑来,算什么事?他没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只是觉得报了名,接到了通知,应如约而来;来不来由自己,要不要得随别人。“战事”初起,“秩序”有些乱,也能理解。

既来之,则安之。可此地此时,如何“安”得下来?

紧急联系朋友。朋友在当“纯志愿者”,接送医护,转运物资,没有报酬,还倒贴油钱。“没有其它去处了,只能边干边‘相’。”他说。

实话实说,这不是他去武汉的本意。儿子二十六七了,母亲也老了,在仙桃城区买了房,都要用钱,他停不得。

跟朋友做了两天,他又联系了另外的平台,这次是到社区转运发热病人,每天能有元补助。可能是怕他有疑虑,对方强调,“疑似、确诊病人可以不拉。”

于是,他做起了转运发热病人的“自愿者”,医院或隔离点。他说“志愿者”不要钱,他只能算“自愿”,“给钱当然好,不给钱,也没办法,自愿的呵。”

现在说起来轻松,但当时“让人汗毛起竖,胆颤心惊。”发热病人脸上没写字,“疑似、确诊”谁认得出来?人家要搭你的车,你能拒载?

此后两个多月,他与另一名搭档一起,一直在珞南街道当发热病人转运司机。在洪山区,像他们这样的人有20多个。有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