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时代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起于年的共识-“太难了”已经演化为当下的“越来越难”。
疫情进入第三年,再次反扑,虽然不再有最初的恐慌,但是多数人的生活仍被裹挟着,“不要辞职”“不要创业”等来自专业人士的声音,让多数打工人在面对无止境的加班、内卷时,不得不选择了隐忍和煎熬。
与此同时,一边是过度加班引发的各种身心问题,一边是年轻人直接选择躺平,低欲望生活、啃老。
紧绷的弦容易断,同样,躺平的身心也容易废。身处逆境时,不妨,读一读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这首词时,已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今湖北黄冈的第三个春天。一日外出踏青,与好友醉归途中遇雨,同行的友人都感觉很狼狈,苏轼却用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轻描淡写,让雨中的行走顿时多了一份快意和洒脱。
01放慢脚步,从容缓行
从每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清晨,到每一个忙碌至深夜匆忙归家的身影,穿梭于城市,我们总是不由自由的加快脚步,赶时间、赶节点,却忘记了放慢脚步,看一看熙熙攘攘之外,这座城市的花开花落、旭日和晚霞。
凭着一腔孤勇和梦想征战,直到某一日身心疲惫,仍不愿按下暂停键,却往往导向更糟糕的结果。
我们常说:欲速则不达。当职场、家庭的负累已经让身心疲惫不堪,不妨放慢脚步,从容缓行,给身心一段缓冲的时间,不囿于眼前,不急于抵达,方能走得更远更稳。
02放下负累,轻装上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既然雨具、车马已经先去,没有了轻裘肥马,那就竹杖芒鞋、一身蓑衣,轻装上阵亦泰然自若。这是苏轼的心态,旷达、乐观。
很多时候,让我们不堪重负的也许不是工作、生活本身,而是自己强加于内心的一种莫名的压力、恐惧,当我们开始放下恐惧,以一个平和的心态,聚焦正向能量去面对问题时,反而迎刃而解。
杨绛先生在《岁感言》中说:“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生的底色本就悲凉,世事纷繁,却仍如白驹过隙,一切终将过去。时光之后再回首,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间事,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纠结于眼前、当下,不若怀一份旷达,尽兴地去享受每一个乾坤朗朗的日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