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了,三年的花开花落并没有让苏轼更加伤春悲秋,他已经适应了黄州的生活。
这年的三月七日,阳光明媚,春光正好,苏轼和友人相约去踏青,黄州的春天也不比京城差多少,喜爱山水的苏轼在这次旅行中更是兴致高昂。
可偏偏天公不作美,他们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苏轼一行人只能在雨中行走,头发和衣服全被淋湿,本来几个潇洒俊逸的大才子此时甚是狼狈。
和苏轼同行的人都在抱怨这天气,可苏轼到底是苏轼,他并不这么觉得狼狈,反而在这风雨之中自得其乐。
他说啊,咱们何必去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好不容易外出游玩一趟,可不能因为这雨坏了兴致,这一路春光甚好,再加上春雨绵绵,我们何不一路上吟咏长啸,悠然地向前走呢?
这就是苏轼啊,那个被人们赞誉千百年的苏轼,那个一生中不管是大起还是大落都心态淡然的苏轼啊,连在被贬谪期间都能如此心胸豁达,着实令人敬佩。
在黄州的春雨里,苏轼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一边吟咏一边向前走去,他说感觉比骑马还要快些呢,不过一场春雨又有什么可怕的,我就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想来这样过完一生也都可以啊。
这早春时节的风还是有点冷的,更何况还下了一场雨,苏轼的酒意被吹醒了,走着走着就看到山头上斜阳已经露出了笑脸,雨停了啊,苏轼缓缓转过身看了一眼刚刚在风雨里走过的地方,哎,还是回去吧,不管是风雨还是晴天,不都是一样的吗?
黄州对于苏轼意义非凡,这是他贬谪的起点,但也是他青史留名的重要转折点,他在这里写了很多著作,包括《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这次的遇雨抒怀之作更是将苏轼豁达的胸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朝廷中有人不喜欢他,让他远离京城来到偏远的黄州,这本来是一种惩罚,可苏轼偏偏将这种惩罚化为享受,你们让我远走,我就安于现状,这种在逆境中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正是苏轼值得我们学习的。
就如同这次途中遇雨,既是自然界中的风雨,也是苏轼在政坛上经历的风雨,但不管是什么,苏轼都能安然应对,这就是我们喜爱苏轼的原因,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只要心中淡然,哪里都是桃花源;只要宠辱不惊,什么困苦都能走过;只要学会前行,哪有什么风雨阻隔。
生活的真谛也不过是遇山越山,遇水越水,如果处处抱怨,那么如何行走?如果千年前的苏轼都知道,我们怎么能忘记?
愿:你在所有的风雨中都能安然前行,在筋疲力尽时前方也总有斜阳光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