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新闻 >> 正文 >> 正文

苏轼曾经在湖北写下一首词,流传千年,内含

来源:沙湖 时间:2022/8/11
北京皮肤科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了,当时苏轼名义上是黄州团练副使,但事实上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闲职,而日常生活还受到当地官府的监视,其处境相当窘迫。但苏轼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他通过一次野外途中遇雨这样一件小事,展示了他旷达洒脱的胸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代: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中的小序中点明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在3月7号这天,他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又因为拿着雨具的仆人之前就离开了,所以同行的人都觉得非常狼狈,只有词人自己乐在其中,在雨过天晴后写下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开头两句点明词题,展示出了词人超越荣辱得失,任凭风吹雨打却始终乐观旷达的态度。这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几句传达出了词人不惧风雨、笑傲人生的自在和轻松。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谁怕”是一个反问句,意在强调词人的这种生活态度。而“一蓑烟雨”则是说他全身都在风雨的吹打之中。这里的风雨即使说自然界的风雨,也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词的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这里词人描绘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春风吹在被雨淋湿的身上让词人感到丝丝的冷意,而山头的斜照又让词人感到些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患难中也有喜悦。这是苏轼在历经磨难后在灵魂上的升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同样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感叹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普照,不过都是寻常现象。而人生也是如此,只要心境平和,宠与辱也没什么差别。词人在这里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6购买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