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失败是财富的前奏
成功的前面总是会有一些障碍,能够克服困难走过去的人,才有资格品尝胜利带给人的自豪和快乐。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成功者会克服生存、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会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进;而失败者则往往在摔倒的地方自我怜悯、否定自己,再也爬不起来,甚至是再也不敢爬起来。
作为东星集团和东星航空的董事长,39岁的兰世立首次以20亿元的身价,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第70位。他28岁开始创业,经过两年就开始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中,这个幸运的大男孩实现了他“三十而立”的理想,一下子成为了企业界一颗“闪亮的星星”。但是,成名太早并非易事,磨难开始接踵而来。首先是管理高层出现了两次变故。年前,先后有两个副总滥用职权,其中一个甚至企图绑架兰世立本人,为公司的管理带来很大伤害。东星集团内部至今仍把这两个事件称为东星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劫难中的两次劫难。其实,这些事件对兰世立来说,益处远远大于坏处。他开始思考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公司。“我感觉到最初的义气管理坏处很大,因此对管理人员的开单权力进行限制,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兰世立试图寻找一个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东星模式”:即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国际标准和国内实情相结合,西方效率管理与东方的人情关怀结合。东星自创立以来每月的一报一刊,《东星报》和《东星内参》(后更名为《东星纵横》),可以说独具中国特色。作为外资企业办企业报也可以说是东星%的首创,并为营造东星文化提供一块理想的营地。职员军训是东星集团首开先河,而连续10多次大规模将职员送进规范的全封闭军事训练也为集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形成独树一帜的东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年开始,东星在各种管理细节上作出了严格规定,例如所有员工的亲戚都不能进公司,员工之间不准谈恋爱,只说普通话,集团员工在工作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必须服装统一等。而员工同时也享受东星各种公积金等社会主义式的高福利待遇。每到过年的时候,兰世立给每一个职工发了红包以后,还会开着自己的轿车把家在外地的职员一个个送回家。
第三次劫难来了。对兰世立来说,年的那次宏观经济调控才是真正的打击。他费尽心血筹建的“东宫”和“西宫”酒店在那一年中先后被迫关闭。年,全国推行廉政建设,禁止公款消费(而当时酒店消费几乎只有公款消费)。当时东星集团的主要产业就是包括东宫、西宫等酒店业,每一个都投入了上千万元,数百员工,租用了几千平方米的场地,每月固定费用几十万元。原来每天数十万元的收入,瞬间化为乌有,有时干脆没有一个人来消费。年的春节,兰世立一个人在公司那个办公室兼做卧室的房间里,一种凄凉的情绪笼罩着他。当时他从朋友那里借钱把公司的几百号员工的工资发了。谣言四起,危机重重,他本人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当时我觉得自己失败至极,甚至还打电话给在英国留学的太太交代了后事。”
磨难对兰世立来说也是好事,他越发成熟老到。就在年后,兰世立开始充分展示他在投资界的“高速度、高效率”技巧。当时,兰世立顶着房地产投资高峰期已过的逆流,开始在房地产上不断斩获。年,当房地产开发商们叫苦不迭的时候,兰世出人意料地策划收购了毗邻东宫的处于停滞工程项目,投入巨资建成了东星人自己的大厦——东星大厦。在东星大厦竣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整栋大厦就销售一空,使得同行刮目相看。兰世立先后运作了一系列房地产开发的项目,比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和武汉沙湖小区、宜昌桃花岭宾馆等,均大有斩获之后退出。之后,兰世立投巨资开始了一条公路的修建项目,成为了中国私人投资公路项目的第一人。九年前,他不顾内外反对,在深圳投资数亿建成甲级大厦,在短短时间内即告售罄,赚得盆满钵满。就这样,兰世立以他超前的目光、敏锐的嗅觉,提前介入一个个新兴的行业,到鼎盛时期后又迅速地撤出来,使自己资本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并且回避了风险。
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某种不利情况发生了,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回避。重要的是汲取教训,设法补救,以扭转不利局面,变被动为主动。不要害怕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使是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当遇到暂时的失利时不妨对自己说:“失败只是暂时停止的成功而已!”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富豪都经过苦难的历练,苦难教会他们成功。
“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凡是从穷光蛋而成为富豪者,无不经过苦涩的泪水和心灵颤抖交织的日子。只有跨越漫漫寒冬,才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提起位于《福布斯》年中国富豪第52位的深圳富源集团的老总缪寿良,认识者无人不说他是条汉子。7岁时,他用羸弱的双肩挑起了第一担柴,从此担负一家人的生计。他的家境之贫穷,在那时的中国内地上可算典型之一了。他曾经用卖柴换来的一毛钱,为自己,为全家买来了五样物品:一根缝衣针,一盒火柴,两分成盐,一点烟丝和一张卷烟纸。砍柴卖柴,简单的重复,消耗了他近10年的时间。童年时代的磨难,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也使他立下了雄心壮志:天不怕,地不怕,我不去发财谁去发财!“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