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
驾车行驶在乌玛高速上,沿途沙漠、黄河、山脉等各类景观相串成线,入夜后璀璨星河横于天幕,给人一种“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妙体验,发出“一路穿沙漠,风景各不同”的感叹。
这是一条宁夏重要的南北运输大通道
乌玛高速公路起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终点止于青海省玛沁,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四省区。
乌玛高速宁夏境内分为惠农至石嘴山段、石嘴山至银川段、银川至青铜峡段、青铜峡至中卫段,此次通车路段为乌玛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全长.99公里,起点在青铜峡市同兴移民村西,接乌玛高速(宁夏境)银川至青铜峡段终点,与由北向南沿包兰铁路东侧并行,途经青铜峡广武乡、中宁渠口农场,后上跨包兰铁路,途经渠口移民村,沿中宁石空工业园区北,至中卫镇罗工业园区南侧,经腾格里沙漠、沙坡头自然保护区西南端,跨包兰铁路、国道线后直接定武高速。全线主要建设渠口、石空工业园、镇罗北、中卫北、迎水桥、红卫6处互通式立交。
乌玛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将宁夏北部工业和能源重镇石嘴山市与新材料基地青铜峡市通过乌玛高速实现快速通达,提升产业区位优势,从根本上有效分流京藏高速的交通量,进一步缓解京藏高速银川过境段的交通压力。
同时,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及地方产业为基础,把银川、石嘴山的重点景区沙湖、影城、西夏陵,与中卫的重点景区高庙、沙坡头等沿线分散的资源和景点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线性景区和旅游路线,是一条融合产业发展,串联起沿途多处旅游资源纵贯南北大通道。
这是一条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生态廊道”
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其中有18公里横贯腾格里沙漠腹地。
腾格里沙漠地形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天然植被覆盖率不到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年风沙天气多达天,最大风力达11级,风沙危害严重,黄沙没胫、人畜难行。
“项目刚进场开展复测工作时,十天中有八天都是风沙肆虐,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据参建单位宁夏交建乌玛高速公路十标项目负责人回忆,为完成这18公里沙漠之路的初步建设,项目技术人员每天徒步20余公里,开展导线点、水准点、地面线复测工作,早晨7点半进沙漠,晚上8点左右出来。遇上大风,沙子打得脸生疼。走累了,坐下啃几口干粮,刨掉鞋里的沙再接着走。
在项目选线阶段,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就避绕高大沙丘,将路线平面指标整体加高,采用较大圆曲线半径,同时避免小偏角,在穿越哑口或横向沙梁时,尽可能垂直通过,以减小沙害,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充分借鉴国内现有沙漠公路,结合腾格里沙漠腹地区域的自然条件,遵循“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设计理念,外围阻沙,内侧固沙功能以及生态景观,设置了砾石防火带、生态景观林带、高立式大网格沙障带、前沿阻沙栅栏带的“四带一体”防护体系,带共同阻击风沙对公路的侵蚀。
在沙漠中修路先天性就决定了这里沙土黏结性差,沙基松散,路基难以压实成型,优质路基填料匮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从项目立项以来,在宁夏交通运输厅不断的指导与帮助下,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建设者们发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通过试验采取干压法,节约近万方的筑路材料及60万方水资源,努力把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公路沙漠路段建造成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的“生态廊道”。
这是一条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
乌海至玛沁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是宁夏首条穿越沙漠腹地的高等级公路,从工程的设计、施工、养护、运营技术上均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宁夏交通运输厅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