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介绍 >> 正文 >> 正文

筑坝关闸留水护食鄱阳湖南矶湿地候鸟保

来源:沙湖 时间:2023/6/20

  

02:00

43℃,

  鄱阳湖畔、南矶湿地,

  距离南昌城区65公里,

  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这里将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越冬候鸟。

  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使年成为鄱阳湖在年有记录以来最早进入枯水期的年份。

  即将到来的越冬候鸟,将面临怎么样的生存环境?

  8月23日,记者随同南山管理站工作人员,冒着高温一起巡护,迎接越冬候鸟的到来。

  早上6点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阳光洒在湖面上,成群的白鹭就着微风,轻点湖面,偶尔发出阵阵鸣叫声。

  此时,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山管理站已经忙碌起来了,站长李建新和巡护员段漠山、熊波正分头准备着上午巡护的装备。

  单筒望远镜、相机、脚架、水质检测设备、大容量水壶……他们有序地往车上搬着各种监测仪器和防暑物资,默契地穿上防晒衣、戴上遮阳帽,从管理站出发,沿着周围长满水草和芦苇的季节性公路,开启了一天的湿地巡护工作。

  “池鹭约6只,苍鹭约97只,大白鹭约只……”在长坝湖监测点,巡护员熊波一边盯着单筒望远镜,一边向同伴汇报监测到的数据。

  在熊波的指引下,记者透过望远镜镜头,清楚地看到成群的候鸟在长坝湖浅水区觅食、嬉戏。

  早上8点

  在巡护完长坝湖、战备湖、白沙湖、东湖四个监测点后,巡护员们来到南深湖监测点。

  李建新一边拿着纸笔记录数据,一边向记者说道:“现在天气太热了,我们只能将水鸟的监测工作安排在上午。目前在鄱阳湖的夏候鸟数量和种类都相对较少,以鹭类和雁鸭类为主,一般两三个小时可以完成巡护工作。”

  南矶湿地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是典型的内陆河口三角洲地形,入夏以来,由于长时间的高温晴热天气,原来被湖水覆盖的区域已然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洲。

  整个湿地保护区几乎没有可以遮挡阳光的大树和建筑,车辆无法到达的路段,巡护员只能顶着烈日,扛着十几斤重的监测设备,徒步前往监测点。

  “现在气温高,有时候也会遇到候鸟中暑的情况,我们就及时把它们送到救护站进行救治。”段漠山擦着满头的汗水感慨道。

  据段漠山介绍,他们每天要对保护区内候鸟聚集的水域进行巡护,重点监测候鸟的数量、种类以及栖息地环境,确保候鸟的水源和食物充足,防止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自从年鄱阳湖实行十年禁捕以来,候鸟的栖息环境也改善了许多。”段漠山说。

  上午10点

  完成水鸟监测后,巡护员们又来到了南矶湿地内的一座小山——矶山,进行林鸟的监测。“林鸟的个头相对较小,毛色也接近,肉眼很难辨别,且林鸟比较活泼,在林间飞行穿梭的速度很快,监测难度比较大。”李建新说道。   巡护员们在山间小路里穿梭了许久,终于发现几只珠颈斑鸠和白头鹎。熊波向记者解释到,现在候鸟还比较少,等到太阳落山后,成群的水鸟也会到矶山的树上栖息。

  随着太阳慢慢升至头顶,室外温度已经超过40℃,巡护员们上午的工作也接近尾声。穿着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巡护员们收拾好监测仪器,驱车准备返回管理站。

  途经一片碟形湖泊时,李建新忽然停下,爬上湖边的圩堤,指着面前裸露出大片滩涂的湖泊说:“七月底我们就关了这个湖的闸口,不然可能这片水域早就没水了。我们一直监测多个子湖泊的水位,及时关闸或筑好堤坝预留了足够的水量,确保这些子湖泊可以满足越冬水鸟的最基本需求。”

  “保护候鸟说到底还是保护候鸟栖息地,只有把它们居住的环境保护好了,候鸟才有食物和水源,才会留在这里。”李建新望着窗外大片的绿色草洲感慨道。(全球赣商网记者文/尹谱圣、伍群珍视频/何旭、邹惺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