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十年锚定的几个重要坐标板块,基本都已开发完成,接下来,就是寻找新的坐标和缝合坐标之间的断裂带。
比如,城东新城已接近尾声,文晖和城东新城之间的地方,就需要缝合。
钱江新城已开发完成,望江新城这个江湖之间的断裂带也已经在缝合了,钱江新城自然就延伸到了二期。
奥体和亚运村中间,还有一个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这是未来五年的重点。
而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亚运村和老宁围之间,又是未来总部社区,这个重要的不是缝合,最好是总部基地、总部社区一起开发,价值才能最大化。
至于申花和桥西之间,基本已经清晰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一下,哪些断裂带,是未来10年都不可能缝合的?
第一个:未来科技城2.0和青山湖科技城之间。
也就是,南湖周边往西,到青山湖科技城一带。
这个地方,如果要缝合,需要太长的时间。短期几乎不可能。
未来科技城接下来的重点是云城,临安的发展,已经明显开始从青山湖科技城往滨湖新城转移了,那么,这个中间区块,暂时就无人理会了。
第二个,勾庄与仁和之间。
北部新城到了勾庄,几乎戛然而止。勾庄以北会怎么规划,目前没有任何信息。
毕竟,勾庄经历了万象城带来的一波的发展之后,开始面临产业导入的挑战了。
第三个,崇贤与东湖新城之间。
目前,崇贤可以借助离主城区近、离运河新城近的优势,得到广大刚需客户的青睐,但崇贤往北,秋石高架两侧,到东湖新城之间,目前几乎没有任何规划。
至于崇贤与塘栖之间,需要的时间就更久了。
第四个,下沙和大江东之间。
大江东目前的重心在东沙湖一带,而下沙沿江除了新规划的科学城,基本已饱和,但是钱塘江两岸无对景。大江东的江边要发展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五个,萧山科技城和大江东之间。
萧山科技城往东,曾经放出过声音要规划大会展新城,目前来看很难。
亚运会后,国博能不能持续实现盈利都很难说,何况遥远的大会展新城。
第六个,亚运村和萧山科技城之间。
二桥和九堡大桥南端之间的黑三角地带,属于军产,超出了杭州的范围,何时能够实现开发,未知。
第七个,南部卧城和浦阳之间。
我去过多次浦阳,每次开南部卧城到浦阳之间的这段路,都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高楼林立的样子。
从万科樟宜翠湾到所前之间,这短短的三公里,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年?
第八个,萧山南部八镇。
目前的萧山南部八镇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没有清晰统一和完整的规划。这八个镇要变成城市,还有很远的路。
目前也就戴村、河上等地方在快速开发,有的镇,未来也会一直都是镇。
第九个,双浦到东洲之间。
西湖区和富阳区的第一个断裂带。这个区间要融合,估计也需要很长时间。
双浦一带的开发都很慢,何况通过灵山延伸到东洲。
第十个,三江何时能成“汇”?
横跨滨江、西湖、富阳和萧山四区的三江汇,要打破四个城区的行政和发展壁垒,汇聚成一个完整的大规划板块,需要强有力的主导者。
目前来看,西湖区、滨江区的部分都有未来,萧山和富阳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最终能否成汇?不知。
以上列举的都是城市大断裂带,类似的断裂带还有一些,小断裂带更是不计其数。
买房,尽量不碰两个大断裂带的中间,很容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为什么说这些断裂带未来10年都不一样能缝合好?
因为人口和产业。把这些地方变成都市,需要的不是几万和几十万人口,起码需要几百万。
杭州主城四区人口超过万,云城、三江汇、大江东,仅仅这三个地方就已经比主城区还大,如果要实现都市感,这三个地方就需要几百万人口。
哪怕他们的人口密度只有主城区的一半,也是如此。
而要把杭州规划的几十个新城全部填满,预计需要大几百到上千万人。
至于能够吸引如此天量人口的产业,目前基本没有。
所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是一个需要长到超出我们想象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这也就注定了新城和新城之间截然不同的命运。
杭州城市发展的新挑战,正在来临。确定性,变得无比重要。
买房,要擦亮眼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