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丽,瓜果飘香;天地辽阔,冰山莽莽;彩虹垂饮,白云飘荡……
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风情,淳朴爽朗的塔吉克族笑脸;悠久厚重的历史、多元灿烂的文化;赤橙黄绿青蓝紫,“丝路明珠”喀什的缤纷色彩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一路走来,就是扶贫;爱心送到,就是援疆!今年上半年,喀什地区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旅游人数同比增长高达68.74%。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喀什商铺和居民的年收入大幅提升,南疆喀什的独特魅力也传向四方。
“百年老茶馆”浓厚千年古风情
喀什古城的老街上有一座“百年老茶馆”,随意走进的游客会以为自己一头撞进了千年丝路的故事。
阳光照在墙壁上挂着的和田花毯,三五成群围坐地炕上的,有花帽白发的老者往茶碗里浸馕,也有一两个眼睛亮如星子的小巴郎在啃瓜,伴茶的冰糖通透得像黄水晶。忽然,热瓦普被弹响,也就有男女茶客快乐地起身跳舞,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茶馆老板买买提乌斯曼大叔今年62岁了,他从祖辈手里继承了这座茶馆,细心装修,粉刷古墙,把它做成了古城集市上味道悠长的一景,吸引了不少旅游观光客。
“古丽的家”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
“古丽的家”是体验维吾尔族庭院生活的打卡景点。65岁高龄的无花果树为多平方米的小院撑起绿伞,天蓝色的院门,精美的石膏线条和木雕门窗,长长的大条桌上摆满瓜果、馓子……游览古城的年轻人特别喜欢到这里拍特色照。
古城姑娘沙拉麦提古丽卡日是此间的主人。她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就是古城景区的讲解员,总有游客问她,能不能到当地人家里做客、体验日常家居生活?借着喀什老城改造的时机,她干脆就把自己的家重装成了休闲茶馆,成为喀什地区首个旅游家访户。“古丽的家”不仅保留了原来有庭院有果树有小楼的日常风貌,又进一步装修以突出民族特色。
“游客到我家,不仅能走进每间屋内参观维吾尔族家庭设施,还可以尽情摆POSE拍照,这都是免费的。”沙拉麦提古丽对记者说;“如果他们愿意花上几十元坐在院内喝茶纳凉,还能欣赏歌舞表演,尽情品尝瓜果和小吃。”
“生意很好!旺季的时候,我家能有上千人的客流量,去年的营业额有20万元!”沙拉麦提古丽一边忙招呼客人,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在深圳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的帮助下,喀什古城年成为新疆首个5A级历史人文景区。开心的沙拉麦提古丽就是当地受益居民的代表。
2元钱的烤包子每天卖出个!
每天早上阳光初洒的时候,喀什古城就用热闹欢快的开城仪式开启好客的大门。出使西域的张骞、万里封侯的班超、美丽动人的香妃、幽默机智的阿凡提大叔……这些和喀什古城血肉相融的古人,都有演员装扮,出现在载歌载舞的队伍里,向摩肩接踵的游客打起招呼。
“游客是一年比一年多。”古城的金牌讲解员苏比诺艾买力江感受最深,“百年老茶馆前面那个好吃的烤包子摊,2元钱一个烤包子,每年6月-10月的旺季每天能卖出个!”
苏比诺拉着记者穿梭在古城深处,“像迷宫吧?我们这里有99条有名字的巷道,都藏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
这个热情的姑娘恨不得把自己对古城所有的爱都和记者共享:“西南片区是古城人日常生活区,东片区是巴扎文化区,也就是集市文化区。土陶崖那边是花盆巴扎,多年前就开始做喀什土陶……坎土曼巴扎,其实就是铁艺巴扎,铁匠师傅们现在还在手工打制镰刀、斧头、门环、巴钉、马掌,以及我们吃烤肉的签子等各种各样的铁制品……闻到药味吗?这边就是维吾尔族医药巴扎,以前他们身上号称藏有‘88个口袋’,里边装着各种药品,传说能治种病……那边是花帽巴扎,冬天的皮帽,夏天的小花帽,你们上高原前要不要买顶防晒帽?”
我的“热瓦普”被深圳人抢光了!
走过木器巴扎,记者被一阵节奏明快的手鼓声吸引,这是21岁的帅小伙艾山江和爸爸经营的木器店。店里面琳琅满目的玩具、摇床、馕扎子,果盘、木碗,还有手鼓、热瓦普等民族乐器。
“我在今年5月刚去深圳参加文博会了呢!”艾山江对深圳感觉非常好:“我带去了多种产品,全卖掉了,卖了4万块钱呢!”
“深圳人最喜欢这个!带去的都被抢光了,都不够卖!”艾山江从墙上摘下热瓦普——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的特色弹弦乐器,快乐地向记者弹奏起来。艾山江的木器店在旅游旺季时有-人的客流量,“去年我纯赚了10多万元呢!”
社会稳定,旅游增长,古城人的笑越来越甜。统计数据显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喀什古城商铺和居民的收入大幅提升,其中商铺年收入由2.4万元增至5.6万元,人均年收入由0.6万元增至1.4万元。
“年古城改造后,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喀什古城管委会副主任、援疆干部陈章凯对记者说:“年,我们古城迎接了80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今年,游客人次将破百万!我们‘美食之乡’‘瓜果之乡’‘歌舞之乡’‘巴扎之乡’‘玉石之乡’欢迎全天下的朋友来做客!”
幸福泉,许愿泉,
南疆水乡掘泉源
艳阳高照、风沙拂面的南疆,“泉村”的出现送来一阵滋润清爽。
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的6村(尤喀日克喀库拉村)有两眼清泉,一个荡漾成宽宽池塘,叫幸福泉;一个汇聚成清清泉口,叫许愿泉。泉水夹着气泡汩汩涌出,推送长长水草浮荡,恍然水乡风景。
深圳援资,自己动手,改造家园
“克孜勒苏河和台勒维曲克河,环绕着这里;远处的冰川雪水融化,流淌过这里;地下水位高,涌出泉水自然汇集成两条小水系穿村而过,形成了打造水乡美景的先天条件。6村的水系连接人家户,水渠两侧有人家33户。喀什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不多,这是我们水的优势。”帕乡党委书记王荣海对记者说:“喀什地委提出,全域旅游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就依托水系资源,打造泉村。”
“以前,村路两边都是垃圾沟,流着红泥巴水。现在清理成灌溉渠、排碱沟。”王荣海带着记者边走边看:“深圳帮我们设计了万元的援疆资金改造计划。我们发动村民自己动手,节省开支,全村多村民中有多青壮年参加了建设,他们白天出门务工,晚上互助改造家园,集全村力量建了生态拱桥、二十四节气广场、农家小院、老农庄、泉庄、鹅庄、码头等景点,还建了8个农家乐。今年5月12日开工,仅40多天就基本改造完成,目前只花了深圳援疆资金多万!6月22日村里办了旅游节,游客们买走了村民自家的南瓜、水果、包子等……两天时间统计有3万块钱的收入,虽然不算多,但村民都高兴极了。”
扶贫增收,连鸟儿都有了安乐窝
斑鸠,在维吾尔语中叫“帕哈太克”,帕哈太克里乡就是斑鸠多的地方。记者发现泉村的路灯上都安有一个小小的鸟舍。泉村的导游说,村民们晚上改造村舍时发现影响到了小斑鸠的窝,小鸟掉到地上。为了让鸟儿也有个家,巧手的村民在路灯上安装了安居鸟窝,鸟舍上面有太阳能电池板为路灯提供电能。
泉村广场的墙上绘制了村民当时劳动的场景,记者看到其中有一位编织灯罩的老人。村干部介绍说:“这个老人叫肉孜,60多岁了,手艺很巧。我们这些看起来像工艺品的路灯灯罩都是他手工编织的。每一个灯罩我们给20多块钱补贴,用这种方式帮助老人增加收入。”
泉村每家每户都在琢磨怎么让自己家更吸引游人目光?“葫芦人家”是一户爱种葫芦的村民,他家把历年留下的各式各样的老葫芦悬挂在庭院棚顶,变成了童话样的天地。村干部说,村里计划和喀什市著名的葫芦雕刻大师合作,搞一个创作室,由农户家提供葫芦,大师进行雕刻,做成工艺品进行销售,促进农户增收;还可以给游客提供“雕刻体验”。
深圳客买走了我们的大米和工艺品
作为援疆的对口城市,深圳推出“旅游援疆包机”“旅游援疆专列”“深喀石榴籽计划”“喀什旅游公交专线”等一系列的旅游援疆举措。
“深圳大力实施‘送客进喀’战略,开通‘深新号’等援疆旅游扶贫专列、旅游包机,都给我们泉村带来了好多游客,他们休闲游玩时,还购买了我们的大米等农产品和村民们制作的手工铜器、背包、帕子等工艺品,这就是消费扶贫的带动。”王荣海对记者说:“我们还会将公交站牌处改造成特色产品展销区,让游客更直观方便地购买。”
在王荣海的远景计划里,帕乡2村将建一个1.1万平方米的南疆最大的“馕的生产加工体验馆”;帕乡4村将建一个以百年古磨为主题的水上度假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拥有了幸福泉的泉村将和它的邻居们携手打造乡村旅游的幸福明天。
塔县冰山笑待来客
塔县,喀什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简称。
它就在帕米尔高原上,帕米尔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不周山、葱岭,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玄奘西行,从这里返乡。
它一县连三国,接壤了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接壤最多国家的县。
它南有海拔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
民风淳朴的塔吉克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就是以塔吉克战士为代表的边防军与境外分裂势力斗智斗勇的故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正是由塔吉克民歌改编……
爽!这里快乐比氧气多
从北京来的胡大姐一大早就和两个朋友在塔县的宾馆前厅商量着自驾的路线。旁边来来往往都是和她一样穿着鲜艳冲锋衣的游客。
胡大姐她们头一天从喀什沿着中巴友谊公路自驾而来:“我们就是想体验下这条‘世界上最高最美最险的公路’,有人还说它是人类第八大奇迹。”
中巴友谊公路即喀喇昆仑公路,也被称为当代丝绸之路。它自喀什起,经过红其拉甫口岸,终点是巴基斯坦的塔科特,当年修路时,中巴双方很多人献出了生命,也见证了中巴钢铁一般的友谊。这条公路在中国境内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红其拉甫山口海拔),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
“一路上的景色太棒了!白沙湖非常清澈,银白色的白沙山远远望去就像梦里一样的风景。”胡大姐给记者翻看手机里的靓照:“慕士塔格峰和喀湖(喀拉库勒湖)也是绝配,听说是帕米尔高原的标志。我朋友说冬天的喀湖会完全结冰,特别晶莹剔透,现在只能想象下了。不过我们绕到了冰川边上,摸到了冰雪。对了,冰川公园门口牌子上写着你们深圳援建呢。我们还打了下小雪仗,运动量稍大了点儿,我朋友有高原反应了,昨晚上就在房间里吸氧。”
正说着,胡大姐的同伴“我放了小氧气瓶在车里,快下楼,路上不舒服再吸。”胡大姐笑着说:“玩起来一开心就没事了,宾馆里不是写着‘这里快乐比氧气多’么?我们这就出发去红其拉甫看国门,明天往叶城走!”
我们到了祖国的西大门!
红其拉甫国门。
中巴友谊公路中国段的尽头就是红其拉甫国门。来自江苏宿迁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是特地租车来看国门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到了塔县,怎么说都要上来看看国门。每年春节晚会上,都能看到驻守红其拉甫的边防战士通过电视在祖国的最西陲给全国人民拜年。”李先生抓紧时间为女儿和著名的7号界碑合影:“难得啊,我们到了祖国的西大门!”
李先生说来红其拉甫的道路比他想象中好:“路修好了,游客就方便前来,这条路风光多美,看看国门多让人激动!好多人还不了解这里,你们要多宣传才好!”
李先生一家也很喜欢喀什古城的风情:“古城的每个地方都太有特色了,我们之前花了大半天只逛了一半。等从塔县回去休息一下,我们接着逛,要逛遍古城每个角落。”
石头城、金草滩,这里是雄鹰的家园
酷爱自由行、来自江苏南京的林大叔三人则抓紧时间,在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赶到塔县的4A景区——石头城和金草滩。
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意思就是“石头城”,城北的古老石砌城堡正是塔县得名之源。
外城风化损毁严重,内城保存较完好的石头城,被认为是塔吉克先民建立的朅盘陀国的都城。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最大驿站。法显西天求法;玄奘取经东归;高仙芝率军远征;斯坦因、斯文赫定探险考古等都曾在这里驻足……多少商人、僧侣、探险家从这里西去、东来;多少政权、部落在这里兴盛、消亡。
站在石头城高处,俯瞰金草滩,一望无垠的绿意盎然,这是塔什库尔干河与支流纵横交错孕育出的一片水草丰茂的湿地,占地面积10万亩,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诗意的草滩与古老的石头城、远处连绵的冰山交织成一幅画图难描的高原牧歌。
听说塔吉克人崇拜鹰,视鹰为强者、英雄,看到金草滩边的雄鹰石绘和石头城广场屏幕播放的“鹰舞”介绍,林大叔也不禁模仿着舞起来,还真有些雄鹰的风姿。
旅游业兴起,塔吉克族小伙回乡开店
28岁塔吉克族小伙迪力达尔牙合甫,在塔县旅游服务中心旁经营着一家奶茶店,几乎所有到旅游中心的游客都会进他的店里尝尝当地传统的咸奶茶和年轻人喜欢的特色花茶,“白天游客满座,晚上本地人就来泡吧唱歌了”。
迪力达尔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喀什市区,曾经在上海工作五年,这几年眼看着老家塔县旅游业在兴起,他决心回乡创业发展。除了奶茶店外,他还和朋友合开了一家红火的特色餐厅,就叫“冰山上的来客”。
“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我准备再开一家民宿。”迪力达尔说,到了旅游旺季,塔县的酒店、民宿床位都非常紧俏,尤其是今年夏天,许多喜欢户外旅行的游客干脆就在旅游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搭起帐篷过夜。
来自台湾新北、台中、台南、新竹等地的姚女士一行8人也来到了塔县。20天来,她们几乎游遍了新疆。姚女士对记者说:“以前一直担心南疆有治安的风险,不敢来;这次来了之后却发现治安非常好,南疆农牧民非常善良、好客!我要回去告诉别人,这里太美了!一定要来看看!”
图片新闻
快乐的农牧民舞起来
塔县提孜那甫乡农牧民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队。
塔县提孜那甫乡的牧民舞起自编舞《快乐的农牧民》和传统塔吉克族鹰舞。
提孜那甫乡党委副书记刘虹介绍,他们全是能歌善舞的当地牧民,在乡文化站组建了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现在有22名舞蹈演员,有活动时还有一些临时演员会加入。他们农牧之余就自发地聚集在文化站练舞,有游客或大型活动相邀,他们就会外出表演民族风,也可以赚得一些演出费用增加收入。
伯乡的石榴、葡萄采摘节到了!
因环境和品种的限制,木纳格葡萄不适合加工成葡萄干,最适合的就是鲜食。”喀什市伯乡林果业站长尼亚孜江对记者说:“木纳格葡萄好吃,但储藏期特别短。冷藏车的长途运费很高,空运就更贵了。葡萄还有20%以上的掉粒率,损耗特别大。果子运到内地市场上价格显得有点贵。大家能来我们的石榴、葡萄采摘节就更好了!”
外地游客在伯乡葡萄园内采摘葡萄。
去年国庆节前后,伯乡举办了第一届葡萄和石榴采摘节。葡萄种植户麦麦提依明艾麦尔说:“乡里办采摘节,好多游客来了看我的葡萄,葡萄价格很实惠。”据记者了解,在伯乡当地,木纳格葡萄每公斤只要5-6元,上好的一等品每公斤也只有10元左右。
“我们的石榴个大、皮薄、色鲜、味甜、核小、汁多!汁水欲滴、满腮生津,榨汁好喝着呢。”尼亚孜江说:“一棵20年的石榴树能产80-公斤果子。品种分‘喀什甜石榴’和‘喀什酸石榴’,甜石榴每公斤15块,酸石榴每公斤10块。我们使用的都是农家肥、鸽子粪等,从不喷洒农药。石榴容易保存运输,大家采摘寄给亲朋好友也不错呢!让我们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葡萄已然饱满,石榴就要红透,伯乡年的采摘节又来了!伯乡发出邀请:“欢迎大家来水果之乡,品尝我们最鲜的葡萄、最甜的石榴,帮助我们果农早日脱贫奔康!”
采写丨深圳特区报记者石义胜张雪松黄子芸王森张颖
图片丨任宪平
监制丨桂桐
编辑丨周宏博
深圳特区报
深圳权威媒体资讯平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