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佳作。此词描绘了词人在野外途中偶遇风雨的情景,通过简朴的语言展现出深意,寻常的景色变得奇特。词人以旷达超脱的胸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想。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的春天,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已经三个年头。一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然遇到风雨,朋友感到狼狈,但词人却毫不在意,泰然自若,边走边吟咏诗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一首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全诗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他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并劝诫他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在这首词中,苏轼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风雨中的自己比作海燕,振翅翱翔,毫无畏惧。同时,他也通过描写朋友狼狈的反应,反衬出自己的从容与自信。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词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诗歌,它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