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定风波》,不得不读的便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两首。
历经坎坷,在宦海中沉浮的苏轼,有着一颗百折不挠的心,他用独属于苏东坡的豁达与乐观,告诉我们该如何应该人生逆境。他也用其独特的文字,治愈了世人近千年!
定风波是一个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这个词牌以欧阳炯的《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双调六十字,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厉声教《定风波·忆沪上旧游二首》等。
第一首《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到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吹雨打的声音,何不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看来时路上风雨潇潇的情景,待到回去之时,心境定会变得平和许多,不再计是天晴还是风雨了。
公元元,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到黄州,他过得非常凄苦,无处居住,得自己耕田种地,搭建草房。但他凭着自己的才气与人品,赢得了当地官民的拥戴。他在这里交到了好朋友,一起游玩、一起吟诗,日子过得清贫却也是悠然自得。
这首词作于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春天,此时,他已经走出了“乌台诗案”的阴霾,变得达观。这一年的春天,他与朋友一起出游,风雨忽至,朋友们深感狼狈,抱怨着突如其来的雨水湿了鞋袜,苏轼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笑看风雨。
整首词的结尾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饱含了人生哲理。这是热爱生活的苏轼经过大自然的点化后悟出的人生哲理:历经风雨不足为道,经历过之后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淡看一路的风风雨雨,心境是平和的,没有风雨来时的惶恐担忧,也没有雨过天晴的欢喜,这样的境界,才是上佳之境!
第二首《定风波》:此心安处是吾乡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
(王定国家的歌女叫作柔奴,复姓宇文,眉目清秀,对宾客应对自如,家里世代住在京师。她与王定国从被贬的南边归来,我问柔奴:广南的风土,是不是不好?柔奴回答说:只有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相伴左右。人人都说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下子变得清凉。
她从遥远的地方归来,更加容光焕发,更显年轻了,微微一笑,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试着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她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这首诗的起源,同样是因为“乌台诗案”。
王巩,字定国,是苏轼的至交好友。公元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据记载,苏轼被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还牵连了一批人。在20多位"乌台诗案"案犯中,王巩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这使得苏东坡很内疚,他曾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王巩被贬到了宾州,府中歌女柔奴随行。后来,王巩遇赦北归,苏轼非常高兴,与王巩把酒诉衷肠。席间,柔奴出来劝酒做歌,苏轼见王巩容光焕发不带风霜之色,柔奴同样是容颜依旧,歌喉不减当年,顿时明了:原来,这是爱情的力量!于是苏轼打趣问道:岭南烟瘴之地,水土如何?有着大智慧的歌女柔奴化用白居易的那句"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给了苏轼大大点赞的答案: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句出自歌女之口,可苏轼又何尝不是借朋友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因为心安,所以心甘情愿。
孤独的浪子,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心安”,心灵才得以抚慰。
漂泊的浪子,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心安”,心灵才能找寻到归处。
结语九百年前,苏轼历经世间风雨,倾心而作的两首《定风波》,成了世人争相传唱的佳作,其中的经典名句更是带给世人满满的正能量,值得一读!
这些写江南春景的古诗,描绘了江南的景色之美,更有浪漫的情怀最美四月天,愿你:所走之路皆坦途,所遇之人皆良人灵魂的伴侣:不谈风月,只论情深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