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小聚,朋友诉苦:孩子上高中,成绩有点下滑。想说他,怕他压力太大;不说他,又怕他成绩继续下降。进退两难,感觉孩子没事,自己却快疯了……
家有高中生,家长哪有不紧张的?我的两个孩子虽然还小,但我在高中教学,每三年就要带学生迎接一次高考,我深知高中生和家长们的不容易。
世间万事,各有各的解决办法,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用紧张和焦虑来解决。
昨天上课的时候,跟学生们谈到了苏轼的《方山子传》,又联想到高中语文书上另外两篇苏轼的作品。我觉得苏轼的心路历程倒是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竹刺藤梢步步迷,家在牛栏西复西”,都说东坡豁达,活成了所有人渴望的样子。可是,他本来只不过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读书人而已。当苏轼还没有成为苏东坡的时候,他的世界跟你我也没有什么不同。苏轼开挂的人生,其实是从“东坡”开始的。
当北宋文人苏轼,手脚并用爬过一座叫“黄州”的大山后,他变成了苏东坡。做高中生当如苏东坡,走过4段路,你我都坚不可摧。
我们先以4首诗为线索,来看看苏轼的心路历程。
1、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世未了情。(《狱中寄子由》)
公元年,宋元丰二年,苏轼含冤被屈身陷御史台,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初遭大难,内心惊慌不已,被押解途中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甚至想过跳水自杀。
在狱中,苏轼不知命运如此,又得不到消息,甚是难安。于是与苏迈约定如果有坏消息,就在饭菜里加送一条鱼。一日,苏迈外出,托亲戚送饭。亲戚为表关怀,送了一条熏鱼。苏轼伤心之至以为命不久矣,于是在狱中给弟弟苏辙写下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如下: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言辞悲切,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此时的苏轼走到了命运的底谷,何来半点潇洒可言?所幸最后命保住了,被流放到黄州,做了一名团练副使。
这一阶段的苏轼,是惊慌失措的、苦闷的。
2、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方山子传》)
苏轼携家带口到黄州后,过了一段极其潦倒的生活:戴罪之身,官府不提供住处,苏家一家人只能暂时借助在一处破庙里。
一日苏轼路过歧亭,偶遇了曾经的老熟人陈季常。陈季常,出生于世代功勋之家,年少时是一位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彼时的陈季常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人不知他姓名,只见他头上戴着类似古代隐士的“方山冠”的帽子,便称呼他为“方山子”。
苏轼起初迷惑不解,但见方山子一家怡然自得,心中便大彻大悟。人呐,最过不了的那道坎其实不是别的,就是自己心中的坎啊!苦又如何,落魄又如何,心安则安。
这一阶段的苏轼开始由苦闷渐渐走向觉醒。
黄州赤壁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当苏轼一家人蜷居破庙,钱也快花没了时。有位黄姓员外,苏先生的铁杆粉丝,慷慨地送了苏先生50亩土地。
地是一块坡地,在黄州东城外。苏先生于是在地头筑屋,取了个风雅的名字叫雪庐。又从唐人白居易“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中取“东坡”二字作为自己的号。
从此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开始有了“苏东坡”。自此之后,苏轼走上了诗酒年华之路。年春天,苏轼与朋友们游沙湖遇雨,恰巧又没有雨具。别人都觉得狼狈,他却吟了一首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走过风雨之后,苏轼终于明白人生本就该如此。管它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自己心中平静,世界就安静。你无畏风雨,风雨便不能把你怎样!无所谓风雨还是晴天,走自己该走的路就是了。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在潇洒豁达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4、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
公元年,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三个年头了。由起初的不知所措、苦闷到醒悟,再到最终的豁达通透,苏东坡竟然只用了三年时间!
壬戌年七月十六晚上,苏先生和客人在黄州赤壁矶下泛舟。漫漫长夜,滚滚长江,客人生出无限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先生却笑了,他举酒劝客:“不要想太多,你只要想你能把握住什么就好了。比如现在,我们泛舟江上时能把握住的就是眼前的好光景。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欣赏呢?”(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人生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这山望着那山高,眼前的不珍惜,却非要去遥望远方。可远方又抓不住,于是痛苦何其多?
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变得通透,并且能够自我开解了。他是在劝客人,也是在劝自己。
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苏轼躬耕东坡,活得潇洒而通透。
学以致用,高中阶段我们为什么要读苏轼,除了考试之外该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吧?苏轼的黄州就犹如高中生的高中。你们能跨越它,成就自己吗?家有高中生,孩子和家长都要读读苏东坡,走好4步成就自我:
苏轼剧照1、不知所措阶段。
刚上高中,面对与初中差距甚大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一脸懵懂。这个阶段的我们,犹如乌台诗案初发时惊慌失措的苏轼。
这时候学生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稳住!
2、寻找方法和榜样阶段。
迷茫时要稳住,但不能稳而不动。苏轼偶遇方山子而豁然顿悟,高中生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山子”,即方法和榜样,好让自己从迷茫阶段走出来,订立学习目标。
3、自我调适阶段。
有了方法和目标,不代表大家的成绩就能稳步上升,还需要一个自我调适的过程。调适什么?调适自己对压力的态度。
苏轼看淡了在黄州的落魄才成就了自己,高中生也要看淡高中阶段的压力和辛苦。
面对压力,不要埋怨不要叫喊,因为没有用。大家要自我调适,去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适应它,才能战胜它。
4、成熟阶段。
做好前3步,高中生的心态就稳住了,心理也走向成熟了。大家不会再叫喊,不会再抱怨,也不会特别焦虑。总之要抓紧眼前的好时光,趁自己还有机会时努力奋斗。不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长吁短叹、瞻前顾后上。
苏轼放下了在黄州的困顿与落魄,才走向了艺术和人生的高峰。高中生,也要看淡困难和压力,才能走向成绩的巅峰。
奋斗过,不后悔;放过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做高中生当如苏东坡,克服4个难关,成绩稳步上升
一千年前,苏轼历经黄州将自己活成了通透豁达的东坡居士;一千年后,踩着苏先生的脚印,咱们历经高中将自己变得成熟稳重。
也许这就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方山子传》《赤壁赋》和《定风波》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我是小七,乐于为您解疑答惑。如果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给我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