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资源 >> 正文 >> 正文

那些写三月雨的宋词,你最喜欢哪一篇

来源:沙湖 时间:2022/8/30

今日三月三,昨天下了一整天的雨,终于停了。这三月的雨总是让人琢磨不透,要么伴着狂风而来,要么如昨日“好雨”知春而来,恬静柔和。那么在宋词里三月的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玉楼春.春恨》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它说的是: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他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这里的三月的雨是凉凉的,是凄凉的离情别绪。或是它无心扰人清梦,惹人烦忧,但浇在离人心头不免伤心。此词写出了晏殊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也写尽了离别后的无限离愁,从而寄托出他对人生苦短,聚散无常的落寞心情的由衷感慨。

图片来自网络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苏轼和众人在三月七日这天在沙湖道中遇上了大雨,而拿着雨具的仆人们先走了,同行的人都淋雨了觉着很狼狈,而我们的苏先生却不以为然。这里的三月间的雨,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避之不及的雨,在苏先生这里无所谓好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以及“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至此,这雨还多了些人世坎坷和困顿之意,所以我们也常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来自勉。词人在词中表达出他不畏不惧,不颓唐的倔强性格和豁达心胸。

图片来自网络

《清平乐.采芳人杳》宋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其中的“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堪称经典。这里的三月雨,它不是一场催花开放的春雨,而是一场摧残花草的急雨,进而葬送了花草的雨。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来看它,又出了作者亡国飘零之苦楚。张炎作为作为南宋旧臣家国凋零,故乡难回,他的愁苦不仅是伤春怜春,更多的表达出他对漂泊之苦。

图片来自网络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图片来自网络

词中的三月的雨在暮春时分伴随着狂风大作,关闭大门将黄昏景色遮挡住,也无法留住春意。这里的雨是“横”的,是伴随着狂风而来的,它将花朵吹落枝头,花瓣乱飞。这雨也是摧残词中妇人的雨,它带给了她无尽的幽怨,只得泪眼相对。

在这些词中,岛主最喜欢欧阳修的这篇。我喜欢他将深闺怨妇的苦闷幽怨与无奈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似有亲身体会之感。于苦闷处与春花相怜,那春花又被风雨摧残随风而逝。盼也盼不着,留也留不住,迟暮之感顿生!亲爱的朋友你喜欢哪一篇?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