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沙湖 >> 沙湖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三伏天机器换人战高温

来源:沙湖 时间:2025/5/5
06:07入伏,武汉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烈日下的劳动者,意外发现阵阵清凉——跑完快递,小哥到驿站吃块冰西瓜,惬意!天河机场,停机坪机务人员穿上“冰背心”;盾构机装上空调,扫小区用上机器人,沙湖清漂用上无人船……清凉的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让烈日下的劳动者拥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清凉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红利,机器辅助战高温、机器代人战高温,事半功倍。“睫毛上沾满汗珠,一口气喝下5斤水……”在张扬劳动美、奉献伟大的同时,也请为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点赞。7月22日,沙湖湖面上,无人清漂船正在自动作业,24小时运行。抹灰机器人“以一抵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源通讯员黄轶汪航能涂抹砂浆、刮平墙面……建筑工地里,墙面“抹灰”是工人师傅的一项重要任务。夏日作业,闷热无比。7月26日,在汉央企中国一冶位于青山区的武东还建房项目工地,一台机器人正在进行抹灰试验。未来,它将承担起建筑工程中的抹灰工序,把工人从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武东村还建地块建设项目是青山区北湖产业生态新城规划的白玉蓝城片区首个开工的民生类项目,也是该区最大的还建房项目。建筑体量大,意味着工程量大。项目部一方面加派人手加速推进各类工序,另一方面与高校合作研发智能装备以减轻工人负担。试验现场,操作员按下遥控器,机器臂“上下翻飞”。不多时,一面试验墙上,水泥灰浆已涂抹均匀。一冶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台抹灰机器人由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联合研发,通过将机械装置与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优质、高效地进行墙面抹灰施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王越介绍,团队2年前启动“抹灰机器人”研发,样机已迭代至第三代。“抹灰工人一天可完成20平方米墙面涂抹,而抹灰机器人的设计指标,是在一个小时完成平方米抹灰施工,此外还具备自动测量、自动找平、自动移动、远程控制等功能。”王越说,试验样机目前具备纵向3.2米、横向2米的涂抹能力,团队还为其申请了近10项专利。“目前还需解决的问题是涂抹的质量和操作的便利性。”王越说,抹灰机器人还处于试验阶段,通过收集数据,研发团队将对机器人持续升级。未来,该机器人不仅将出现在中国一冶更多建筑工地上,还有望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渠道走向市场。盾构机里装空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成熔兴通讯员董瑶黎子宁7月22日,下午2时,武汉室外阳光正毒。在和平大道南延工程地下54米处,盾构机“和平号”施工正酣。该隧道全长.5米,是国内首条双向6车道的单洞双层公路隧道、内陆地区最大单管双层盾构隧道。因处于施工关键期,武汉城建集团、中铁十四局余名建设者24小时连续施工。“别看这里终年不见阳光,气温却与室外差不多。”中铁十四局和平大道南延项目总机械师徐树量介绍,“和平号”已在地底掘进了环(约米),作业区里刀盘摩擦石块、机器设备运转所产生的热量集聚,导致温度无论白天黑夜都在35℃左右。为了通风降温,项目部沿隧道布设安装了6台大功率的鼓风机,每小时可将立方米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接力送往“前线”。同时,这台总造价高达4亿元的盾构机,还设计建造了一间操作室和四五间休息室,均配有空调。“工人累了热了,随时可以钻进去享受清凉,我们还定期送来冰块、咸汽水以及各类防暑降温药物。”徐树量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操作室占地约七八平方米,相当于盾构机的“驾驶舱”。门一关,噪音和热浪全部隔绝在外。在这样清凉、安静的小环境里,盾构机“机长”张喜奎双眼紧盯显示屏,正控制着整个盾构机的走向。他手头操作着鼠标和各式按键、旋钮,相当于汽车的油门和方向盘。“盾构机行进的大方向由电脑控制,我再根据经验进行人工微调。”同时,张喜奎还要通过显示屏上的16路视频信号,时刻监控着整个工地各个生产环节。武汉城建集团和平大道南延线项目负责人叶青介绍,目前该工程已完成盾构掘进米,接近总掘进量的70%,力争10月完成隧道掘进工作。热干面机器人“真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畅通讯员王凤娟实习生赖家红“浓香扑鼻。”打开手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840.html